巴丹吉林沙漠湖泊形成的机理分析

被引:40
作者
丁宏伟 [1 ]
王贵玲 [2 ]
机构
[1] 甘肃省地矿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内陆湖泊; 地下水; 补给水源; 输水构造; 沙漠; 巴丹吉林;
D O I
10.13866/j.azr.2007.01.001
中图分类号
P343.3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依据实际调查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在探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系统计算分析了沙漠区及外围盆地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发现沙漠区地下水补给量小于排泄量2.55×108m3/a,不能解释内陆湖泊水量长久不衰的原因;而位于沙漠区西缘的黑河金塔—鼎新盆地地下水补给量大于排泄量2.66×108m3/a,未见盆地内地下水位大幅度上升,多余的水量不知去向;与沙漠区衔接的其它盆地地下水资源匮乏且处于补排基本平衡的状态,根本无途径和多余的水量补给沙漠区。前人研究结果证实,横贯我国西北—东西的阿尔金大断裂的东延部分及其所形成的羽翼状断层带存在地表破碎带,且地势西高东低并具有良好的导水性,而这个地表破碎带通过了金塔—鼎新盆地和巴丹吉林沙漠,正好位于沙漠内陆湖泊群附近。而湖泊群一带存在大量钙华和钙质胶结层及湖水中3He/4He的比值,均表明湖泊水经过了深部地壳层的循环,加上黑河正义峡—哨马营段河水海拔高于湖泊群的佐证,认为黑河在金塔—鼎新盆地强烈渗漏所产生的地下水顺着阿尔金断裂自西向东源源不断地补给了巴丹吉林沙漠,经过目前还不为人知的深部循环方式,地下水在湖泊群地表破碎带向上运移形成上升泉,最终成为巴丹吉林内陆沙漠湖泊群水源的补给来源。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丘不同部位水分动态研究 [J].
叶冬梅 ;
秦佳琪 ;
韩胜利 ;
田有亮 ;
郭连生 .
干旱区研究, 2005, (03) :367-370
[2]   巴丹吉林高大沙山表层孔隙水现象的疑义 [J].
顾慰祖 ;
陈建生 ;
汪集旸 ;
赵霞 ;
谢民 ;
陆家驹 ;
Klaus-Peter Seiler .
水科学进展, 2004, (06) :695-699
[3]   同位素D与O在水环境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章光新 ;
何岩 ;
邓伟 ;
不详 .
干旱区研究 , 2004, (03) :225-229
[4]   黑河下游水环境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J].
曹文炳 ;
万力 ;
周训 ;
胡伏生 ;
陈劲松 ;
龚斌 ;
张文洋 ;
董艳辉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4, (05) :21-25
[5]   试论巴丹吉林沙漠地下水库的发现对西部调水计划的影响 [J].
陈建生 ;
汪集旸 ;
不详 .
水利经济 , 2004, (03) :28-32+64
[6]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及其下游地下水同位素分析 [J].
陈建生 ;
凡哲超 ;
汪集旸 ;
顾慰祖 ;
赵霞 .
地球学报, 2003, (06) :497-504
[7]   阿尔金断裂带晚第四纪左旋走滑速率及其构造运动转换模式讨论 [J].
徐锡伟 ;
P.Tapponnier ;
J.Van Der Woerd ;
F.J.Ryerson ;
王峰 ;
郑荣章 ;
陈文彬 ;
马文涛 ;
于贵华 ;
陈桂华 ;
A.S.Meriaux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10) :967-974+1024
[8]   阿尔金断裂带研究进展 [J].
任收麦 ;
葛肖虹 ;
刘永江 .
地球科学进展, 2003, (03) :386-391
[9]   距今30ka前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古环境 [J].
杨小平 ;
刘东生 .
第四纪研究, 2003, (01) :25-30
[10]   红崖山水库径流量减少与民勤绿洲水资源危机分析 [J].
丁宏伟 ;
王贵玲 ;
黄晓辉 .
中国沙漠, 2003, (01) :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