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松不同居群种子萌发及其分化研究

被引:4
作者
蔡年辉 [1 ]
张瑞丽 [1 ]
许玉兰 [1 ,2 ]
魏巍 [1 ]
段安安 [1 ]
李悦 [2 ]
机构
[1] 西南林业大学西南山地森林保育与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高山松; 种子萌发; 居群分化; “S”型曲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1 [针叶树类];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高山松是云南松和油松自然杂交产生的二倍体杂种,不同居群形成的遗传背景及生境差异很大.本研究以来自该物种分布区内有代表性的8个居群为试材,在理论亲本种之一即云南松生境下比较其萌发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居群种子萌发动态表现出明显的"S"型曲线,拟合模型检验均达极显著水平,应用Logistics方程拟合效果较好,整个萌发期可分为萌发初期、萌发快速期和萌发后期;不同居群在萌发物候和萌发数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萌发快速期起始时间为7~9 d,结束时间为11~15 d,而快速期持续时间较稳定;不同居群萌发率为52.12%~88.94%,平均73.65%,其中萌发快速期的萌发率为33.10%~49.94%,平均42.28%,萌发快速期占整个萌发期比率较大,分别为47.14%~66.40%,平均为58.20%;居群间的分化表现为以分布区东北部紧接油松分布的MK居群萌发最早,速度最快,萌发率最高,LX次之,而NY居群萌发率最低,萌发速度最慢,其它居群介于中间.快速期萌发率与总萌发率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72 5,拟合值与实测值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5.这些结果表明,高山松在理论亲本种之一即云南松生境下也表现出正常的萌发能力,且不同居群间存在明显的分化,这与高山松的杂交起源特性及不同居群复杂的遗传背景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225 / 23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高山松及其亲本种油松和云南松DHAR基因的功能分化 [J].
考洪娜 ;
兰婷 ;
王晓茹 ;
曾庆银 .
植物学报, 2012, 47 (01) :1-10
[2]   同倍杂交种高山松与亲本种云南松的地理隔离研究 [J].
刘永良 ;
毛建丰 ;
王晓茹 ;
李悦 .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2011, 33 (03) :269-274
[3]   高山松种实性状与生殖适应性 [J].
毛建丰 ;
李悦 ;
刘玉军 ;
刘灏 ;
王晓茹 .
植物生态学报, 2007, (02) :291-299
[4]   裸子植物5S rRNA基因序列变异及二级结构特征 [J].
刘占林 ;
张大明 ;
王晓茹 .
遗传学报, 2003, (01) :88-96
[5]   Logistic曲线的性质及其在植物生长分析中的应用 [J].
李秋元 ;
孟德顺 .
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3, (03) :81-86
[6]   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的分布及其分区 [J].
李本德 ;
刘中天 .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4, (01) :33-46
[7]  
中国松属的分类与分布[J]. 吴中伦.&nbsp&nbsp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1956 (03)
[8]  
Origin and deposition sites influence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survival of Manilkara zapota : implications for long-distance, animal-mediated seed dispersal [J] . Georgina O’Farrill,Colin A. Chapman,Andrew Gonzalez.&nbsp&nbspSeed Science Research . 2011 (4)
[9]   India [J].
Narayan, Shyamala A. .
JOURNAL OF COMMONWEALTH LITERATURE, 2007, 42 (04) :79-107
[10]  
Provenance Variation in Seed Morphometric Traits,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of Cordia africana Lam [J] . Abraham Loha,Mulualem Tigabu,Demel Teketay,Kenneth Lundkvist,Anders Fries.&nbsp&nbspNew Forests . 200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