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枯梢病病原菌毒素的生物测定及成分研究

被引:5
作者
王明旭
叶茂
罗宽
戴良英
机构
[1] 湖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2] 湖南农业大学
[3]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 长沙
[4] 湖南 长沙
关键词
毛竹枯梢病菌; 毒素; 还原性多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63.757 [];
学科分类号
0904 ;
摘要
毛竹枯梢病病原菌培养液的不同浓度粗提液对高粱胚根抑制率明显大于对胚芽抑制率,胚根对毒素的敏感性大于胚芽对毒素的敏感性;在121℃加热15分钟,胰蛋白酶处理2hr后,培养滤液对胚根和胚芽的抑制作用与对照比较无差异;培养滤液及粗提液经过透析后,毒性显著降低,并且透析后的培养滤液对胚根已无抑制作用;通过α-萘酚反应、班乃德反应和茚三酮反应等化学测定和薄层层析进一步分析表明毒素为一种分子量较小、且含有葡萄糖和果糖或两者其一的还原性多糖。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毛竹枯梢病侵染循环与病原菌生活史的研究 [J].
张文勤 ;
欧兆胜 .
福建林学院学报, 1993, (03) :247-253
[2]   毛竹枯梢病菌系喙球菌属(Ceratosphaeria)一新种 [J].
张素轩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2, (01) :154-158
[3]  
毛竹枯梢病的研究[J]. 林业科学. 1976 (03)
[4]  
植物病理生理学[M].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吴畏等编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