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旱种与秸秆还田方式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英文)

被引:7
作者
张自常 [1 ,2 ]
刘立军 [2 ]
王志琴 [2 ]
杨建昌 [2 ]
李永丰 [1 ]
机构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直播稻; 秸秆还田; 旱种; 温室气体;
D O I
10.16175/j.cnki.1009-4229.2015.01.007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为探讨直播旱种和麦秸秆还田方式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方法]以扬稻6(籼稻)和扬粳4038(粳稻)为材料进行直播,设置麦秸秆掩埋水种(SIF)、麦秸秆覆盖旱种(NSM)、麦秸秆掩埋旱种(NSI)和常规水种(TF,秸秆不还田,对照)4种处理。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结果]旱种的产量与水种的产量无显著差异,但SIF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稻田CH4排放通量在TF和SIF处理下呈单一的峰值曲线,在NSI和NSM处理下变化范围较小。各处理N2O排放通量呈多峰曲线。与TF相比,SIF显著增加了CH4和CO2的平均排放通量,降低了N2O的排放速率,而NSI和NSM显著降低了CH4的平均排放通量,增加了N2O和CO2的排放通量;SIF排放的CH4、N2O和CO2所产生的全球增温潜势(GWP)和单位面积产量的GWP分别增加47.3%53.7%和32.2%39.4%,NSI和NSM的GWP分别降低了24.2%29.6%和30.1%35.5%,单位面积产量的GWP分别降低21.7%27.2%和25.6%31.1%。[结论]麦秸秆覆盖旱种和麦秸秆掩埋旱种在维持较高产量的同时,可显著降低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玉米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与米质的影响 [J].
葛立立 ;
马义虎 ;
卞金龙 ;
王志琴 ;
杨建昌 ;
刘立军 .
中国水稻科学, 2013, 27 (02) :153-160
[2]   干湿交替频率对不同土壤CO和NO释放的影响 [J].
欧阳扬 ;
李叙勇 .
生态学报, 2013, 33 (04) :1251-1259
[3]   免耕条件下稻草还田方式对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影响 [J].
秦晓波 ;
李玉娥 ;
万运帆 ;
石生伟 ;
廖育林 ;
刘运通 ;
李勇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06) :210-216
[4]   不同施肥处理下双季稻田CH和NO排放的全年观测研究 [J].
石生伟 ;
李玉娥 ;
李明德 ;
万运帆 ;
高清竹 ;
彭华 ;
秦晓波 .
大气科学 , 2011, (04) :707-720
[5]   我国南方秸秆还田的培肥增产效应 [J].
杨帆 ;
李荣 ;
崔勇 ;
包耀贤 ;
段英华 .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1, (01) :10-14
[6]   连续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轮换对稻麦轮作田土壤理化性状变化及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 [J].
朱利群 ;
张大伟 ;
卞新民 .
土壤通报, 2011, 42 (01) :81-85
[7]   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对直播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J].
徐国伟 ;
谈桂露 ;
王志琴 ;
刘立军 ;
杨建昌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9, (08) :2736-2746
[8]   间歇灌溉模式下稻田CH和NO排放及温室效应评估 [J].
袁伟玲 ;
曹凑贵 ;
程建平 ;
谢宁宁 .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12) :4294-4300
[9]   种植方式对水稻CH4排放的影响 [J].
傅志强 ;
黄璜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8, 27 (06) :2513-2517
[10]   保护性耕作下双季稻农田甲烷排放特征及温室效应 [J].
伍芬琳 ;
张海林 ;
李琳 ;
陈阜 ;
黄凤球 ;
肖小平 .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09) :2703-2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