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自我实现

被引:8
作者
范彦彬
廖宏建
李贤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与科学学院
关键词
网络游戏; 自我实现; 心理满足; 虚拟世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3.9 [其他社会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02 ;
摘要
网络游戏的媒介虚拟特性,为玩家营造了一个虚拟世界,使得青少年玩家轻易地完成了虚拟的自我实现过程,主要表现为游戏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张扬,丰富的社会情感和强烈社会责任感得到培育,高峰体验也得以亲历等;这种对现实中自我实现缺失的弥补正是网络游戏盛行的重要心理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7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自我实现者理论与心理健康 [J].
郭文斌 .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6) :82-86
[2]   虚拟的自我实现——网络游戏心理刍议 [J].
黎力 .
中国传媒科技, 2004, (04) :22-24
[3]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人格心理发展的影响 [J].
张轶楠 .
现代传播, 2003, (05) :91-95
[4]   自我实现的人——马斯洛的健康人格模型 [J].
卜长莉 .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4) :36-39
[5]   “自我实现”:人本主义视野中的教育目标取向——兼谈对大学生创造性培养策略的启迪 [J].
罗尧成 ;
胡弼成 .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3) :11-14
[6]  
动机与人格[M]. 华夏出版社 , 马斯洛(Maslow,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