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8 条
震区泥石流淤埋强度评价——以红椿沟为例
被引:4
作者:
韩用顺
[1
]
孔亚平
[2
]
王云
[2
]
钱宁
[1
]
黄鹏
[1
]
韩军
[1
]
机构:
[1] 湖南科技大学地理空间信息湖南省工程实验室
[2]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环保与安全研究中心
来源:
关键词:
泥石流;
预埋厚度与宽度计算;
预埋强度评估;
红椿沟;
D O I:
10.13577/j.jnd.2013.0425
中图分类号:
P642.23 [泥石流];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泥石流灾害是震后危害最大的次生山地灾害,已成为山区防灾减灾和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快速科学地计算震后泥石流淤埋强度和宽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淤埋强度评估,对灾后重大工程选址重建和保障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震区汶川县映秀镇红椿沟泥石流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考察、试验研究和计算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泥石流淤埋厚度、宽度和强度评估模型,进行红椿沟泥石流淤埋强度评估。研究表明:(1)红椿沟泥石流淤埋厚度评估结果为11.07 m,实测结果为10.5 m,绝对误差为+0.57 m、相对误差5.1%;(2)泥石流淤埋宽度评估结果为174.66 m,实测结果为180.3 m,绝对误差为-5.64 m、相对误差3.2%;(3)泥石流淤埋强度指数为4.6,为极高强度,具有极高的冲淤能力和危险性;(4)建立的评估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但还需要在野外考察和实验分析的基础上,对重要参数作进一步的修正。研究结果为震区都汶公路及其跨沟桥梁设计施工和防治工程优化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引用
收藏
页码:201 / 207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