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枝菌根真菌培养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14
作者
杨晓红
孙中海
邵菊芳
仝瑞建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柑桔研究所
[2] 西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武汉西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3] 重庆
[4] 武汉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最新进展; 评述;
D O I
10.13346/j.mycosystema.2004.03.026
中图分类号
Q949 [植物分类学(系统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1 ;
摘要
文章结合最新研究成果着重从十个不同的层面对丛枝菌根真菌(AM真菌)的培养方法研究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与评述。认为活体宿主植物盆栽培养法是最简单、最容易、也是最可靠的AM真菌培养方法,玻璃珠分室培养可方便地将培养基质与AM真菌分开,能获得纯净的AM真菌菌体,具有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AM真菌单孢无菌的分室Ri T-DNA转型胡萝卜根双重离体培养是获得AM真菌纯净菌体和研究AM真菌遗传、生理、生化等特性的理想方法,以此方法为基础,在根室中补充碳源、在菌丝生长室置换培养基、多次收获菌体的转型根改良双重培养法是提高某些AM真菌孢子产量的力荐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444 / 45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宿主植物栽培密度对AM真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J].
陈宁 ;
王幼珊 ;
李晓林 ;
张美庆 ;
邢礼军 ;
冯固 ;
倪小会 .
菌物系统, 2003, (01) :88-94
[2]   盆栽基质及营养液对AM真菌接种剂繁殖的影响 [J].
王幼珊 ;
刘相梅 ;
张美庆 ;
邢礼军 .
华北农学报, 2001, (04) :81-86
[3]   丛枝菌根真菌的垂直平板定时转动培养及菌丝生长观察 [J].
杨晓红 ;
曾明 ;
李道高 .
菌物系统, 2001, (03) :358-361
[4]   百喜草茎叶发酵前后甲醇溶提物对离体条件下AM真菌的生长效应 [J].
杨晓红 ;
李道高 ;
石井孝昭 ;
门屋一臣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1, (01) :79-83
[5]   丛枝菌根的双重培养方法及其菌丝际的建立 [J].
毕银丽 ;
汪洪钢 ;
李晓林 .
菌物系统, 2000, (04) :517-521
[6]   玻璃珠分室培养AM真菌方法的建立 [J].
陈保东 ;
冯固 ;
李晓林 ;
崔建宇 .
菌物系统, 2000, (02) :212-216
[7]   丛枝菌根真菌与转移Ri T一DNA胡萝卜根器官双重培养的形态学研究 [J].
毕银丽 ;
汪洪钢 ;
李晓林 .
菌物系统, 1999, (02) :159-163
[8]   VA菌根真菌对转移Ri T-DNA胡萝卜根器官的侵染 [J].
毕银丽 ;
汪洪钢 ;
李晓林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9, (01) :77-81
[9]   VA菌根真菌纯系增殖培养方法研究初报 [J].
许学明 ;
岳凤荣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97, (04) :447-452
[10]   VA菌根菌剂的生产及其接种潜力的测定 [J].
陈应龙 ;
弓明钦 ;
王凤珍 ;
陈羽 .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1997, (02) :11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