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西部海相碎屑岩-陆相碎屑岩的转换过程

被引:7
作者
陈杨
赵霞飞
刘树根
刘春富
机构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海相; 陆相; 碎屑岩; 沉积相; 须家河组; 龙门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四川盆地是一个叠合盆地,经历了海相碳酸盐岩到海相碎屑岩、海相碎屑岩到陆相碎屑岩的转换和变迁。这两个转换过程最终结束均发生在四川盆地西部。海相碎屑岩到陆相碎屑岩的转换发生在晚三叠世末,相对应的地层单位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通过对须家河组厚度和沉积相变化,以及龙门山前砾岩的分布特征研究,认为这一转换主要发生于须家河组沉积末期(T3x4-T3x6),时间上随地区不同而不同,空间上具有由北往南的先后顺序。这揭示龙门山造山带的造山隆升过程具有由北往南的特点。这一转换过程导致川西前陆盆地内南、北段油气地质条件存在差异。寻找河口沙坝、三角洲平原河道砂等形成的优质储层应是须家河组油气勘探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697 / 70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连续型”气藏及其大气区形成机制与分布——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煤系大气区为例 [J].
邹才能 ;
陶士振 ;
朱如凯 ;
袁选俊 ;
李伟 ;
张光亚 ;
张响响 ;
高晓辉 ;
刘柳红 ;
徐春春 ;
宋家荣 ;
李国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 (03) :307-319
[2]   四川盆地海相领域油气地质条件专属性问题分析 [J].
刘树根 ;
汪华 ;
孙玮 ;
代寒松 ;
秦川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 29 (06) :781-792+818
[3]   四川盆地安岳地区须家河组——近海潮汐沉积 [J].
赵霞飞 ;
吕宗刚 ;
张闻林 ;
彭海润 ;
康仁东 .
天然气工业, 2008, (04) :14-18+134
[4]   川西类前陆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构造演化及层序充填样式 [J].
郑荣才 ;
朱如凯 ;
翟文亮 ;
高红灿 ;
戴朝成 ;
耿威 .
中国地质, 2008, (02) :246-255
[5]   龙门山构造带印支期构造递进变形与变形时序 [J].
邓康龄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 (04) :485-490
[6]   安县构造运动 [J].
王金琪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0, (03) :223-234
[7]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地震地层划分对比方案 [J].
何鲤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9, (04) :439-446
[8]  
龙门山中段地质[M].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 林茂炳等著, 1996
[9]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沉积岩相与油气分布关系 .2 邓康龄,何鲤,冯世焕等. .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