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水平对杂交晚粳“浙优12”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35
作者
杨梢娜 [1 ,2 ]
俞巧钢 [2 ]
叶静 [2 ]
姜丽娜 [2 ]
马军伟 [2 ]
王强 [2 ]
汪建妹 [2 ]
孙万春 [2 ]
符建荣 [2 ]
机构
[1] 浙江农林大学环境科技学院
[2]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水稻; 氮; 产量; 利用率; 有机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2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探讨杂交粳稻"浙优12"最佳施氮量,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浙北平原黄松田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氮肥生理效率(PEN)、氮肥回收率(REN)均以施氮量210 kg/hm2处理最高,分别比无氮肥区提高了54.4%、34.1 kg/kg和58.6%;与无氮肥区相比,在施N 150 kg/hm2基础上,配施适量有机肥有助于提高氮素利用率和产量,其PEN和REN分别提高33.1 g/g和50.6%,水稻增产61.2%。本试验条件下,综合稻谷产量、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三项因素,合理的水稻施氮量为N 234.8~241.0 kg/hm2,相应的经济生态产量为9796.4~9801.9 kg/hm2。
引用
收藏
页码:1120 / 112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不同灌溉模式下氮肥水平对水稻氮素利用效率、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 [J].
潘圣刚 ;
曹凑贵 ;
蔡明历 ;
汪金平 ;
王若涵 ;
原保忠 ;
翟晶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15 (02) :283-289
[2]   分次施氮对单季稻氮素利用率及生态经济适宜施氮量的影响 [J].
王米 ;
杨京平 ;
徐伟 ;
汪华 ;
孙军华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9, 35 (01) :71-76
[3]   不同施肥模式对下辽河平原水稻生态系统生产力及养分收支的影响 [J].
宇万太 ;
马强 ;
周桦 ;
沈善敏 .
生态学杂志, 2007, (09) :1350-1354
[4]   太湖地区黄泥土壤水稻氮素利用与经济生态适宜施氮量 [J].
黄进宝 ;
范晓晖 ;
张绍林 ;
葛高飞 ;
孙永红 ;
冯霞 .
生态学报, 2007, (02) :588-595
[5]   长期施肥对绿洲农田土壤生产力及土壤硝态氮积累的影响 [J].
杨生茂 ;
李凤民 ;
索东让 ;
郭天文 ;
汪建国 ;
孙炳玲 ;
金绍龄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5, (10) :2043-2052
[6]   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对稻田氨挥发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J].
李菊梅 ;
徐明岗 ;
秦道珠 ;
李冬初 ;
宝川靖和 ;
八木一行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 (01) :51-56
[7]   直播旱作和水作水稻的氮素吸收利用特征研究 [J].
殷晓燕徐阳春沈其荣周春霖黄新宇李曼莉尹金来Kaus Dittert .
土壤学报, 2004, (06) :983-986
[8]   施用预处理稻秆的土壤供氮特征及对冬小麦氮吸收的影响 [J].
张娟 ;
沈其荣 ;
张亚丽 ;
曹金留 ;
冉炜 ;
褚贵新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4, (01) :24-28
[9]   太湖地区稻田氮肥吸收及其利用的研究 [J].
宋勇生 ;
范晓晖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1) :2081-2083
[10]   有机与无机肥配合对红壤稻田系统生产力及其土壤肥力的影响 [J].
周卫军 ;
王凯荣 ;
张光远 ;
谢小立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2, (09) :1109-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