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柘林湾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种群生态学

被引:6
作者
黄长江 [1 ]
王超 [2 ]
董巧香 [1 ]
林小苹 [2 ]
机构
[1] 浙江温州医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
[2] 广东汕头大学海洋生物重点实验室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柘林湾; 中肋骨条藻; 种群动力学; 赤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于2000年5月2004年12月对粤东大规模养殖区柘林湾的赤潮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种群的时空分布进行了长达5a的调查。结果表明,中肋骨条藻种群密度的周年变动模式基本为双峰型,平面分布没有显著的空间差异。调查期间,中肋骨条藻种群密度的站位实测值为0~1.4×107cells/dm3,总均值为3.3×105cells/dm3,占浮游植物总细胞数的67·1%,为调查海区第1优势种。在总共1045份样品中,有中肋骨条藻出现的样品数为1020份。其中,种群密度大于106cells/dm3的样品有65份,大于107cells/dm3则有4份。以大于106cells/dm3为中肋骨条藻的赤潮密度标准,在调查期间至少于2000年、2003年发生4次赤潮。运用灰关联理论对中肋骨条藻种群密度与13个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排序分析发现,水温、pH值和浮游动物是影响柘林湾中肋骨条藻种群时空分布的关键因子。水温还与中肋骨条藻种群密度的对数值具极显著意义的线性关系,而达到赤潮密度的样品均落在24.5~32.0℃区间,即每年的5~9月份高温季节。由于柘林湾浮游动物的年高峰期也出现在高温季节,说明浮游动物摄食压力的存在可能是柘林湾中肋骨条藻赤潮发生的重要抑制因子。2004年调查海区中肋骨条藻种群密度和在浮游植物群落中的优势度骤然降低,可能与水体营养盐结构和Fe含量的变化有关。因此,长期调查与监测对于研究海湾生态学和赤潮发生机制是极为重要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42 / 15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2004年全国干旱灾害及其影响 [J].
张强 ;
肖风劲 .
中国减灾, 2005, (04) :38-40
[2]   粤东柘林湾浮游植物与生态因子的灰关联-回归分析 [J].
林小苹 ;
黄长江 ;
陈旭明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5, (01) :77-82
[3]   温度、盐度对具齿原甲藻生长的影响及其与中肋骨条藻的比较 [J].
陈炳章 ;
王宗灵 ;
朱明远 ;
李瑞香 .
海洋科学进展, 2005, (01) :60-64
[4]   厦门西海域一次中肋骨条藻赤潮与水文气象的关系 [J].
蓝虹 ;
许昆灿 ;
张世民 ;
刘志勇 ;
苏荣 .
海洋预报, 2004, (04) :93-99
[5]   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分布及其与径流的关系 [J].
吴玉霖 ;
傅月娜 ;
张永山 ;
蒲新明 ;
周成旭 .
海洋与湖沼, 2004, (03) :246-251
[6]   双环海链藻(Thalassiosira diporocyclus Hasle)赤潮 [J].
陈善文 ;
高亚辉 ;
杜虹 ;
董巧香 ;
黄长江 .
海洋与湖沼, 2004, (02) :130-137
[7]   2001—2002年柘林湾大量营养盐的时空分布 [J].
黄长江 ;
杜虹 ;
陈善文 ;
何歆 ;
董巧香 ;
黄文魁 .
海洋与湖沼, 2004, (01) :21-29
[8]   铁对自然群落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 [J].
李瑞香 ;
朱明远 .
海洋科学进展, 2004, (01) :50-54
[9]   莱州湾和桑沟湾养殖海区浮游植物的研究Ⅱ [J].
刘慧 ;
方建光 ;
董双林 ;
梁兴明 ;
姜卫蔚 ;
王立超 ;
连岩 .
海洋水产研究, 2003, (03) :20-28
[10]   2000~2001年粤东柘林湾营养盐分布 [J].
周凯 ;
黄长江 ;
姜胜 ;
杜虹 ;
董巧香 .
生态学报, 2002, (12) :2116-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