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韧性剪切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36
作者
杨晓勇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2] 安徽合肥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元素活化迁移; 动力成岩成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51 [构造形迹力学性质];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系统研究韧性剪切带变形岩在天然强剪切应力作用条件下常量元素迁移机制及活化转移的应力排序、微量元素迁移的动力控制、稀土元素配分变化和变形矿物晶体化学变异的应力制约等构成了当代韧性剪切带研究的前沿课题,也是当前糜棱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难点和精华所在。其研究成果将对动力成岩(成矿)机理的认识有重要的突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应用价值。对韧性剪切带及其变形岩石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进行系统的综述,提出了未来韧性剪切带及其糜棱岩的研究方向和目标:①系统研究糜棱岩中主要造岩矿物组合及其变形特征,计算剪切变形岩石的应力—应变参数,搞清韧性剪切带所处的应力应变环境;②系统研究韧性剪切带岩石在天然分强剪切应力作用条件下常量元素迁移机制及活化转移的应力排序问题;③系统研究剪切变形作用过程中岩石化学组成的微量和稀土元素变化,讨论强变形条件下岩石中微量元素活化和迁移规律,深入探讨微量元素迁移的动力控制,包括稀土元素配分变化的应力制约以及应变矿物晶格化学变化行为及其对其寄主的变形岩石元素(组分)在应变过程中迁移变化的制约和影响;④从理论上探讨天然强剪切应变条件下岩石中组分活化、转移与应力(应变)的因果联系,为深入探讨韧性剪切带动力成岩(成矿)作用提供理论的科学依据,为探讨中、下地壳中韧性剪切带的形成和演化提供科学依据(如韧性剪切带金的富集),同时为韧性剪切变形作用条件下成岩、成矿地球化学作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⑤现代分析技术如激光同位素原位分析以及激光ICPMASS分析技术对研究变形域内的岩石(矿物)的元素和同位素的活化迁移规律,对深刻揭示糜棱岩化过程中的元素活化迁移机制提供更高质量的地球化学证据具有重要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765 / 77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郯庐断裂带南段双山韧-脆性剪切带物质迁移与CO2释放研究 [J].
杨晓勇 ;
刘德良 ;
张交东 ;
陈永见 ;
李振生 ;
杨强 .
地质学报, 2002, (03) :335-346
[2]   赣东北断裂带活化构造控制铜、金成矿及其模拟实验 [J].
吴学益 ;
黄彩芳 ;
张开平 ;
杨元根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2, (02) :216-222
[3]   论糜棱岩研究 [J].
孙岩 ;
朱文斌 ;
郭继春 ;
刘德良 ;
K.Kosaka .
高校地质学报, 2001, (04) :369-378
[4]   韧性剪切变形过程中稀土元素的变异——对“稀土元素在剪切带中的含量变异及其变异机制”一文的讨论 [J].
杨晓勇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0, (01) :45-48+54
[5]   皖东黄栗树—破凉亭断裂带北段构造岩显微—超显微变形特征及地质意义 [J].
涂荫玖 ;
杨晓勇 ;
刘德良 .
地质论评, 1999, (06) :621-627+673
[6]   韧性剪切作用下千枚岩中SiO2的迁移模拟实验──以金山金矿为例 [J].
肖化云 ;
吴学益 ;
朱建明 ;
孙承兴 ;
黄智龙 .
矿物学报, 1999, (03) :343-348
[7]   韧性剪切变形条件下花岗岩中稀土元素变化特征研究 [J].
杨晓勇 ;
刘德良 ;
戴晓平 ;
杨学明 .
稀土, 1999, (01) :10-14
[8]   郯庐断裂带南段与大别──胶南造山带构造复合(叠加)的显微构造证据 [J].
杨晓勇 ;
杨学明 ;
刘德良 ;
王奎仁 ;
戴金星 .
地球物理学报, 1998, (S1) :123-132
[9]   郯庐断裂带南段韧性剪切带糜棱岩化过程中长石成分和结构状态变化特征的研究 [J].
杨晓勇 ;
杨学明 ;
刘德良 ;
董树文 ;
戴金星 .
地震地质, 1998, (04) :45-55
[10]   郯庐断裂带南段中深层次剪切带糜棱岩化过程中组分变化规律研究 [J].
杨晓勇 ;
刘德良 ;
王奎仁 .
高校地质学报, 1997, (03) :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