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北部开江-梁平海槽边界及特征初探

被引:62
作者
魏国齐 [1 ]
陈更生 [2 ]
杨威 [1 ]
杨雨 [2 ]
贾东 [3 ]
张林 [1 ]
肖安成 [4 ]
陈汉林 [4 ]
吴世祥 [1 ]
金惠 [1 ]
沈珏红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2]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3]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4]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海槽; 台缘鲕滩; 边界; 飞仙关组; 四川盆地北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5 [区域地层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开江-梁平海槽控制着川北地区飞仙关组台缘鲕滩的分布。在地震剖面上,东侧边界为断点、西侧为上超点;在沉积岩石学方面,发育代表盆地相的薄层泥灰岩和代表斜坡相的碎屑流沉积;最早沉积的台缘鲕滩位于江油-梓潼-南充- 邻水-垫江一线;飞仙关组在海槽西侧沉积厚度大于600 m、东侧大干500 m的区域为盆地相沉积。综合多方面的资料, 基本确定开江-梁平海槽的边界:西侧大致为青林1井-白龙1井-思1井-龙会1井一线;东侧为天东10井-川岳83 井-川涪82井一线。海槽东侧边界由断裂形成,随海槽的关闭,其边界位置相对变化较小;海槽西侧边界由斜坡形成,随海槽的关闭,其边界位置逐渐变化。预测川北地区台缘鲕滩发育面积可达3×104km2。在海槽西侧,台缘鲕滩主要分布于江油、广元、梁平和邻水围成的区域内;在海槽东侧,台缘鲕滩主要发育于云阳、万县和通江两河口一带。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米仓山与大巴山交汇区构造分区与油气分布 [J].
吴世祥 ;
汤良杰 ;
郭彤楼 ;
李儒峰 ;
陈梅涛 ;
周雁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3) :361-365+390
[2]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白云石化成因模式 [J].
魏国齐 ;
杨威 ;
张林 ;
金惠 ;
吴世祥 ;
沈珏红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02) :162-166
[3]   川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槽台”沉积体系及演化 [J].
魏国齐 ;
陈更生 ;
杨威 ;
杨雨 ;
胡明毅 ;
张林 ;
吴世祥 ;
金惠 ;
沈珏红 .
沉积学报, 2004, (02) :254-260
[4]   川东北天然气成藏特征 [J].
徐言岗 ;
贺自爱 ;
曾凡刚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3) :274-278
[5]   中国南方古生界层序格架中的生储盖组合类型及特征 [J].
陈洪德 ;
覃建雄 ;
田景春 ;
周雁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1) :62-69
[6]   川东北开江—梁平海槽发育对T1f鲕粒岩分布的控制 [J].
杨雨 ;
文应初 .
天然气工业, 2002, (S1) :30-32+10
[7]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分布规律、勘探方法与远景预测 [J].
王一刚 ;
刘划一 ;
文应初 ;
杨雨 ;
张静 .
天然气工业, 2002, (S1) :14-19+12
[8]   四川盆地东部长兴组——飞仙关组气藏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探讨 [J].
杨家静 ;
王一刚 ;
王兰生 ;
文应初 ;
刘划一 ;
周国源 .
沉积学报, 2002, (02) :349-352
[9]   四川盆地东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飞仙关期礁、滩特征与海平面变化 [J].
王兴志 ;
张帆 ;
马青 ;
杨满平 ;
王一刚 ;
文应初 ;
杨雨 ;
张静 .
沉积学报, 2002, (02) :249-254
[10]   川东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分布规律 [J].
王一刚 ;
文应初 ;
张帆 ;
杨雨 ;
张静 .
天然气工业, 1998, (06) :25-3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