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不同儿茶素含量愈伤组织的蛋白差异分析

被引:8
作者
张立明
王云生
高丽萍
夏涛
机构
[1] 不详
[2] 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部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茶树; 愈伤组织; 儿茶素; 蛋白质组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71.1 [茶];
学科分类号
0902 ; 090203 ;
摘要
【目的】建立适合于茶树愈伤组织的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并比较不同愈伤组织间的蛋白表达差异,为深入开展茶树儿茶素生物合成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在优化蛋白质提取技术的基础上,分别对"云茎63X"(儿茶素含量低)、"云茎63Y"(儿茶素含量较高)和光照诱导的"云茎63Y"(儿茶素含量最高)三类愈伤组织的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分析,并对表达差异的蛋白质点进行质谱(LTQ-ESI-MS/MS)分析。【结果】通过对蛋白得率和SDS-PAGE单向电泳图谱的比较,发现TCA-丙酮法最适合茶树愈伤组织中蛋白质的提取;从三类愈伤组织的蛋白双向电泳图谱中,分析检测出14个差异较大的蛋白质;经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14个蛋白中包括有谷胱甘肽S-转移酶、WD40蛋白、咖啡酸-O-转甲基酶、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果胶甲酯酶等。【结论】这些蛋白可能参与了苯丙烷及类黄酮途径的合成及其调控、乙烯合成、细胞壁代谢、糖酵解和信号转导等生理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053 / 406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 [1] 类黄酮及茶儿茶素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夏涛
    高丽萍
    [J].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42 (08) : 2899 - 2908
  • [2] 白光下拟南芥隐花素双突变体及其野生型的蛋白质组学比较分析
    杨粤军
    周桂凤
    李旭
    李彦
    萧小鹃
    郭新红
    刘选明
    [J]. 自然科学进展, 2009, 19 (05) : 498 - 504
  • [3] 苹果花芽孕育蛋白质组学初步分析
    曹尚银
    张秋明
    朱志勇
    郭俊英
    陈玉玲
    薛华柏
    [J].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10) : 2281 - 2288
  • [4] 适于双向电泳分析的番茄叶片总蛋白提取方法的优化
    徐幼平
    徐秋芳
    蔡新忠
    [J]. 浙江农业学报, 2007, (02) : 71 - 74
  • [5] 茶树功能基因分离克隆研究进展
    马春雷
    陈亮
    [J]. 分子植物育种, 2006, (S1) : 16 - 22
  • [6] 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中的调控基因
    刘仕芸
    黄艳岚
    张树珍
    [J].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6, (04) : 747 - 754
  • [7] 双向电泳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王凤茹
    [J]. 生物技术通报, 2005, (06) : 62 - 64
  • [8] 茶树蛋白质提取及双向电泳的改良方法
    林金科
    郑金贵
    袁明
    张学琴
    王凤
    [J]. 茶叶科学, 2003, (01) : 16 - 20
  • [9] 木本植物蛋白提取和SDS-PAGE分析方法的比较和优化
    谷瑞升
    刘群录
    陈雪梅
    蒋湘宁
    [J]. 植物学通报, 1999, (02) : 76 - 82
  • [10]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王学奎主编,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