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例

被引:21
作者
王凯 [1 ]
李悦铮 [1 ,2 ]
江海旭 [1 ]
机构
[1]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2]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旅游—经济—环境; 耦合协调度; 辽宁沿海经济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F127 [地方经济];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0202 ; 120405 ; 0201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构建区域旅游—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对辽宁沿海经济带2005—2011年三者耦合协调度演变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GM(1,1)模型预测短期内研究区三者协调发展趋势。结果显示,7年内辽宁沿海经济带整体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态势,但是大连市和锦州市耦合协调度却不断下降;预测结果表明,未来三年内,除锦州市和大连市外,其他城市耦合协调度都明显好转,逐渐摆脱不协调态势,向协调发展过渡。
引用
收藏
页码:658 / 66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广东省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J].
钟霞 ;
刘毅华 .
热带地理, 2012, 32 (05) :568-574
[2]   兰州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J].
石惠春 ;
刘鹿 ;
汪宝龙 ;
刘伟 .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8 (04) :108-114+120
[3]   贵州省土地利用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灰色预测 [J].
李正 ;
王军 ;
白中科 ;
郭义强 ;
余莉 .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 (05) :577-583
[4]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河北省生态足迹动态分析与预测 [J].
朱金亮 ;
李玉平 ;
蔡运龙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1, (02) :24-28
[5]   山东省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 [J].
梁志红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9, 25 (02) :138-140
[6]   上海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研究 [J].
崔峰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5) :64-69
[7]   灰色预测模型GM(1.1)在水文预测中的应用——以玛纳斯河为例 [J].
王文明 ;
王文科 ;
杜东 .
地下水, 2007, (02) :10-12
[8]   沿海城市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定量研究 [J].
王辉 ;
姜斌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6, (05) :115-119
[9]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系统分析 [J].
曾嵘 ;
魏一鸣 ;
范英 ;
李之杰 ;
徐伟宣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0, (12) :1-6
[10]   区域经济-资源-环境(Ec-R-Ev)复合系统结构及其协调分析 [J].
白华 ;
韩文秀 .
系统工程, 1999, (02) :19-2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