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对清代社会流动的影响——基于清代朱卷作者之家世分析

被引:11
作者
郑若玲
机构
[1]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科举; 清代; 社会流动; 朱卷,家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49 [清前期(1616~1840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清代朱卷集成》七千多名举子家世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清代,尽管获得科举功名者大多数出身于较高社会阶层,出身于上五代均无功名家庭的举子要实现向上流动相当艰难,但一定比例的布衣借着科举得以升迁的事实,说明他们仍有一个较为公平的上升渠道。姻亲和母系家族对于举子提升社会阶层几无助力。居住城市的举子实现向上流动的机会要比乡居举子大得多,但家世在实现社会流动的过程中起着远比居住地更为重要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科举学”的世纪回顾 [J].
刘海峰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03) :15-23+125
[2]  
科举学导论.[M].刘海峰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唐摭言校注.[M].(五代)王定保撰;姜汉椿校注;.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4]  
科举考试的教育视角.[M].刘海峰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5]  
美国与中国.[M].(美)费正清著;孙瑞芹;陈泽宪译;.商务印书馆.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