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连戈伊气田形成机制及其启迪

被引:15
作者
王晓锋
刘文汇
郑建京
徐永昌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关键词
西西伯利亚盆地; 乌连戈伊气田; 气田; 形成; 气源岩; 白垩纪; 碳同位素; 低成熟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1 [成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西西伯利亚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含油气盆地,其中乌连戈伊气田储量达10.2×1012m3。对于该气田的形成机制,迄今仍众说纷纭。该盆地北部地区95%的天然气都储集于白垩系波库尔组中,而当中的2/3又储于波库尔组顶部的赛诺曼阶。这些天然气的δ13C1分布在-54‰-46‰,其中在乌连戈伊气田δ13C1集中在-49‰左右,它不应当属于纯生物气的范畴。基于该气田天然气的组成和碳同位素特征认为,该气田的天然气也不可能是生物气与下部热成因天然气混合的产物。塞诺曼阶天然气的分布与成熟度处于低演化阶段的波库尔组源岩在时空分布上有着极好的对应关系,前者的δ13C1分布特征和波库尔组热演化指标Ro之间的关系与煤型气碳同位素二阶模式的低演化回归曲线吻合极好。因此,可以用腐殖型有机质在低演化阶段能规模性成气的机理合理解释该气田的成因。最后认为,乌连戈伊气田塞诺曼阶天然气属于低熟气的范畴。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2+18 +1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生物气-低熟气藏形成条件与潜力分析 [J].
张英 ;
李剑 ;
胡朝元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4) :37-41+69
[2]   论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 [J].
刘文汇 ;
徐永昌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4) :30-36
[3]   世界巨型气田近十年的变化分析 [J].
张抗 .
天然气工业, 2004, (06) :127-130+17
[4]   煤型气碳同位素演化二阶段分馏模式及机理 [J].
刘文汇 ;
徐永昌 .
地球化学, 1999, (04) :359-366
[5]   天然气混源作用对同位素判源的影响 [J].
夏新宇 ;
李春园 ;
赵林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8, (03) :105-106+109+7-8+15-1
[6]  
一种新的天然气成因类型——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J]. 徐永昌,沈平,刘文汇,王万春.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0(09)
[7]   西西伯利亚盆地的煤成气及其控制富集的规律 [J].
戴金星 .
天然气工业, 1985, (01) :4-12+5
[8]  
天然气成因理论及应用[M]. 科学出版社 , 徐永昌等著, 1994
[9]  
西西伯利亚含油气盆地[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国外含油气盆地勘探开发丛书编委会编, 1993
[10]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生物·气体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研究年报[M].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编,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