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动站资料的深圳灰霾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4
作者
施何俊 [1 ]
张丽 [2 ]
张立杰 [2 ]
机构
[1]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
关键词
城郊灰霾; 日变化; 吸湿增长;
D O I
10.19316/j.issn.1002-6002.2013.06.008
中图分类号
X831 [大气监测];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深圳自动气象站的气象要素和深圳大气成分监测系统采集的大气成分数据,分析了深圳城区和郊区灰霾季节变化、日变化差异和不同风向下污染物浓度差异,结果表明,城区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导致灰霾日比郊区多,以轻微灰霾偏多为主。秋、冬季城区冷空气活动频繁、能源消耗大,灰霾出现频率是郊区的1~2倍;春季冷空气和海上暖湿气流容易形成对峙,沿海颗粒物更容易吸湿增长,郊区灰霾频率反而比城区高25%;夏季对流强、降水频密,城郊差异最小。城区灰霾频率受早晚交通高峰期影响,日变化呈双峰型。而郊区受太阳辐射和光化学反应影响大,呈单峰型。偏北风条件下污染物浓度明显升高,偏南风带来的清洁空气使得颗粒物浓度降幅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沈阳冬季灰霾日大气颗粒物元素粒径分布特征 [J].
洪也 ;
马雁军 ;
李潮流 ;
刘宁微 ;
高少鹏 ;
张云海 .
环境科学研究, 2011, 24 (06) :637-644
[2]   穗港晴沙两重天——2010年3月17—23日珠三角典型灰霾过程分析 [J].
吴兑 ;
吴晟 ;
李海燕 ;
陈欢欢 ;
邓涛 .
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1 (04) :695-703
[3]   南阳市灰霾天气污染特征及其健康效应 [J].
陈燕 ;
薛旭 ;
陈建新 ;
易伟霞 ;
温洛 .
气象科技, 2010, 38 (06) :737-740+820
[4]   1951—2005年中国大陆霾的时空变化 [J].
吴兑 ;
吴晓京 ;
李菲 ;
谭浩波 ;
陈静 ;
曹治强 ;
孙弦 ;
陈欢欢 ;
李海燕 .
气象学报, 2010, 68 (05) :680-688
[5]   上海市灰霾天大气颗粒物浓度及富集元素的粒径分布 [J].
范雪波 ;
吴伟伟 ;
王广华 ;
林俊 ;
姚剑 ;
耿彦红 ;
位楠楠 ;
李玉兰 ;
梁峰 ;
刘卫 ;
李燕 .
科学通报 , 2010, (13) :1221-1226
[6]   珠江三角洲2001—2008年灰霾天气过程特征分析 [J].
陈欢欢 ;
吴兑 ;
谭浩波 ;
李菲 ;
范绍佳 .
热带气象学报, 2010, 26 (02) :147-155
[7]   灰霾天气与大气颗粒物的相关性研究综述 [J].
余锡刚 ;
吴建 ;
郦颖 ;
闵怀 ;
周洋毅 ;
程文 ;
王卫军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0, 32 (02) :86-88+94
[8]   珠江三角洲黑碳气溶胶及其辐射特性的观测研究 [J].
吴兑 ;
毛节泰 ;
邓雪娇 ;
铁学熙 ;
张远航 ;
曾立民 ;
李菲 ;
谭浩波 ;
毕雪岩 ;
黄晓莹 ;
陈静 ;
邓涛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11) :1542-1553
[9]   珠江三角洲霾天气的近地层输送条件研究 [J].
吴兑 ;
廖国莲 ;
邓雪娇 ;
毕雪岩 ;
谭浩波 ;
李菲 ;
蒋承霖 ;
夏冬 ;
范绍佳 .
应用气象学报, 2008, (01) :1-9
[10]   细粒子污染形成灰霾天气导致广州地区能见度下降 [J].
吴兑 ;
邓雪娇 ;
毕雪岩 ;
李菲 ;
谭浩波 ;
廖国莲 .
热带气象学报, 2007, (01)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