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际边缘区“贫困陷阱”的形成与突破——以陕、鄂、川、甘省际边缘区为例

被引:11
作者
何龙斌
机构
[1] 陕西理工大学
关键词
贫困陷阱; 空间结构; 省际边缘区; 核心—边缘结构; 循环累积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以陕、鄂、川、甘省际边缘区为代表的一些省际边缘区相对于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长期不能脱困,陷入"贫困陷阱"。其形成机理,一是省际边缘区普遍存在区域经济密度小、与中心城市交通距离远、区域经济分割严重的地理特征,受空间结构制约,发展先天不足。二是由于循环累积因果机制的存在,省际边缘区与中心城市形成核心—边缘结构,被彻底边缘化,发展条件进一步自然恶化。三是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的负面效应使省际边缘区陷入不发展的困境,贫困陷阱被锁定。因此,建议实施特殊政策干预,打破恶性循环;培育自我发展能力,注重授人以渔;加强交通设施建设,改善空间结构;引导人口、产业集聚,重塑经济景观。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省际边缘区增长极城市培育研究——以陕西省汉中市为例 [J].
何龙斌 .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2 (03) :22-27+39
[2]   贫困陷阱:资产匮乏与悲观心理的正反馈 [J].
叶初升 ;
高考 ;
刘亚飞 .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4, 16 (04) :44-53+85
[3]   不发达地区如何突破核心—边缘困境 [J].
郑长德 .
区域经济评论, 2013, (05) :15-22
[4]   省际边缘区接受省会城市经济辐射研究 [J].
何龙斌 .
经济问题探索, 2013, (08) :74-78
[5]   省际边缘区接受中心城市经济辐射研究 [J].
何龙斌 .
经济纵横, 2013, (06) :12-16
[7]   中国农村区域性贫困陷阱研究——基于“群体效应”的视角 [J].
邹薇 ;
方迎风 .
经济学动态, 2012, (06) :3-15
[8]   新经济地理学的魅力和缺陷刍议 [J].
殷广卫 ;
吴柏均 .
南京社会科学, 2011, (01) :14-20
[9]   中国如何在平衡中牺牲了效率:转移支付的视角 [J].
范子英 ;
张军 .
世界经济, 2010, 33 (11) :117-138
[10]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兼论经济增长贫困陷阱 [J].
崔俊富 ;
刘瑞 ;
苗建军 .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9, (05) :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