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信仰、商业信用与制度变迁——中古时期寺院金融兴衰分析

被引:18
作者
周建波 [1 ]
孙圣民 [2 ]
张博 [1 ]
周建涛 [3 ]
机构
[1]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2]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
[3] 不详
关键词
佛教热; 寺院金融; 商业信用; 交易成本; 制度变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949 [佛教史]; F832.9 [金融史、银行史];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摘要
中古时期的寺院金融通过传播佛教信仰来建立商业信用,依靠宗教信仰聚集社会财富并约束借款人,有效节约了组织运作的交易成本。这是寺院金融超越本土金融之处,并使得寺院金融在南北朝隋唐时期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依靠社会财富而不是自有财富放贷的金融组织。之后寺院金融在唐中叶后随佛教热降温而迅速衰落。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佛教信仰作为非正式制度,如何影响交易成本并导致经济组织的制度变迁;揭示中古时期佛教信仰的兴衰影响寺院金融发展的具体机制,并得到了模型分析的支持。研究发现,佛教信仰可以有效节约交易成本,但长期看单靠宗教信仰建立商业信用是不够的,还要实现非正式制度和法律等正式制度的良性互动,才能进一步提高商业信用的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86 / 198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