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及邻区构造应力场和震源错动类型的研究

被引:20
作者
高锡铭,王少江,殷志山,王威中,曾新平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长委会三峡地震队
关键词
震源机制,断层面解,错动类型,长江三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53 [地壳应力与活动构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文献[3]提出的用计算机确定震源断层面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解的置信度。置信度由两个因子组成(C1,C2)。其中C1为初动符号的符合比,C2为解的不可变动空间与全部空间的比。使用长江三峡及邻区(北纬28°-34°,东经108°-114°)1974年以来的初动观测资料,确定了Ms≥2.1的40次地震的断层面解、该区的区域应力场和分区应力场及平均错动性质。此外还给出了黄陵背斜地区的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黄陵背斜的地震构造活动具有整体性,构造过程发生在15~20km的深度,张应力轴的方向分布显示以背斜为中心的幅射状态。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由大量的地震资料推断的我国大陆构造应力场 [J].
许忠淮 ;
汪素云 ;
黄雨蕊 ;
高阿甲 .
地球物理学报, 1989, (06) :636-647
[2]   中国大陆东部现今构造应力状态 [J].
丁旭初 ;
张文涛 .
地震学报, 1988, (01) :25-38+113
[3]   中国东部大陆的地震构造应力场 [J].
汪素云 ;
许忠淮 .
地震学报, 1985, (01) :17-32
[4]   湖北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初析 [J].
李蓉川 ;
韩晓光 .
西北地震学报, 1984, (03) :92-98
[5]   由多个小地震推断的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的方向 [J].
许忠淮 ;
阎明 ;
赵仲和 .
地震学报, 1983, (03) :268-279
[6]   水力压裂法测定华北地下深部应力 [J].
陈家庚 ;
曹新玲 ;
李自强 .
地震学报, 1982, (04) :350-361
[7]   中国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区域特征 [J].
鄢家全 ;
时振梁 ;
汪素云 ;
环文林 .
地震学报, 1979, (01) :9-24
[8]   由单台小地震资料所得两个区域的应力场 [J].
李钦祖 ;
王泽皋 ;
贾云年 ;
靳雅敏 .
地球物理学报, 1973, (01) :4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