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城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与格局

被引:43
作者
渠爱雪 [1 ,2 ]
卞正富 [1 ]
朱传耿 [2 ]
马晓冬 [2 ]
孟召宜 [2 ]
李志江 [2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2] 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过程; 格局; 徐州城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基于1994、2003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1987、1994、2000、2003和2007年5个时相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构建了矿业城市徐州的城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数据库,以此为基础,采用动态度、强度、开发度、耗减度等数量变化模型及重心模型、插值分析、各向异性和扇形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揭示了徐州城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与格局特征,并对其驱动力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耕地的减少和建设用地的增加是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特征;矿产资源的分布影响城市用地格局,资源生命周期影响城市用地格局演化;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异性逐步增强,并呈现出阶段性演化特征;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及其演化是自然条件、矿产资源、经济因素、城市规划、交通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8+276 +27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中国煤矿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 [J].
苏飞 ;
张平宇 ;
李鹤 .
地理研究, 2008, (04) :907-916
[2]   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分异及其生态环境响应 [J].
涂小松 ;
濮励杰 .
地理研究, 2008, (03) :583-593+728
[3]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以内蒙古翁牛特旗为例 [J].
谢花林 ;
李波 .
地理研究, 2008, (02) :294-304
[4]   基于GIS的盐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分析 [J].
李全林 ;
马晓冬 ;
朱传耿 ;
孙雨 ;
车前进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7, (03) :69-73+86
[5]   安太堡露天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J].
曹银贵 ;
白中科 .
资源与产业, 2006, (04) :102-106
[6]   城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预测模型研究 [J].
张新长 ;
梁金成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2) :121-125
[7]   云南境内澜沧江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动因分析 [J].
张佩芳 ;
许建初 .
地球科学进展, 2003, (06) :947-953
[8]   榆林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区域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J].
史纪安 ;
陈利顶 ;
史俊通 ;
傅伯杰 ;
张淑荣 .
地理科学, 2003, (04) :493-498
[9]   20世纪90年代中国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J].
刘纪远 ;
张增祥 ;
庄大方 ;
王一谋 ;
周万村 ;
张树文 ;
李仁东 ;
江南 ;
吴世新 .
地理研究, 2003, (01) :1-12
[10]   上海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J].
洪军 ;
江南 ;
于雪英 .
国土资源遥感, 2002, (03) :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