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44
作者
范文
邓龙胜
彭建兵
黄强兵
曹琰波
机构
[1]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地裂缝; 地铁隧道; 物理模型试验; 相似理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U451.5 [];
学科分类号
0814 ; 081406 ;
摘要
根据西安地裂缝的分布特征与活动方式,结合西安地铁2号线的走向,建立地质模型,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来研究地裂缝对地铁隧道的影响。由试验结果可知:地裂缝环境下隧道结构的受力、变形模式相当于一悬臂式弹性地基梁,处于拉、压的受力状态,受拉变形区主要在固定盘距裂缝20~80 cm范围内的衬砌顶部,受压区则主要分布在下降盘距裂缝20 cm至固定盘距裂缝80 cm范围内的衬砌底部;地裂缝的活动增加了下降盘内隧道顶部的竖向围岩压力,同时减小了该范围内衬砌底部的竖向围岩压力;地裂缝环境下隧道衬砌的破坏模式以环向开裂为主,次生裂缝的发展则受张剪区的控制,主要形成阶梯形、"y"形的贯通裂缝。在试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地铁隧道穿越地裂带时的设防范围及设防位置。
引用
收藏
页码:1917 / 192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渭河盆地地裂缝发育基本特征 [J].
陈志新 ;
袁志辉 ;
彭建兵 ;
李喜安 ;
毛少力 ;
惠旭辉 .
工程地质学报, 2007, (04) :441-447
[2]   汾渭盆地地裂缝成因研究中的若干关键问题 [J].
彭建兵 ;
范文 ;
李喜安 ;
王庆良 ;
冯希杰 ;
张骏 ;
李新生 ;
卢全中 ;
黄强兵 ;
马润勇 ;
卢玉东 .
工程地质学报, 2007, (04) :433-440
[3]   西安地铁二号线沿线地裂缝特征、危害及对策 [J].
李新生 ;
王静 ;
王万平 ;
王朋朋 ;
宋彦辉 ;
李忠生 ;
张福忠 ;
彭建兵 ;
李喜安 .
工程地质学报, 2007, (04) :463-468
[4]   断层对大跨度隧道围岩应力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J].
黄生文 ;
司铁汉 ;
陈文胜 ;
叶光耀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 (S2) :3788-3793
[5]   青藏高原隆升的地质灾害效应 [J].
彭建兵 ;
马润勇 ;
卢全中 ;
李喜安 ;
邵铁全 .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03) :457-466
[6]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区断层活动性及其对工程的影响分析 [J].
伍法权 ;
王学潮 ;
国连杰 ;
张辉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08) :1370-1374
[7]   预掘巷过断层及其矸石井下处理技术 [J].
张东升 ;
张吉雄 ;
徐金海 ;
不详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2004, (02) :54-58
[8]   地裂缝灾害研究现状与展望 [J].
武强 ;
陈佩佩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3, (01) :25-30
[9]   跨西安地裂缝建设一般建筑物的可能性探讨 [J].
师亚芹 .
灾害学, 2001, (02) :77-82
[10]   构造重力扩展机制的地质力学模拟研究 [J].
赵其华 ;
王兰生 .
工程地质学报, 1995, (01) :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