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研究的系统性方法:源起与发展

被引:2
作者
封凯栋 [1 ]
付震宇 [2 ]
李君然 [1 ]
机构
[1]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2] 剑桥大学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创新系统; 创新生态; 三螺旋; 互动性; 系统性;
D O I
10.13580/j.cnki.fstc.2017.02.002
中图分类号
F204 [科学技术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摘要
本文通过探究创新系统及相关理论的源起与发展,来辨析其理论核心。本文强调,系统性理论方法的核心在于揭示创新是一个涉及社会多主体的、反复的互动过程,由此市场必然是一个"受组织的市场";创新政策的核心在于修补"系统失灵"或"生态失灵",而不仅仅是解决个别的"市场失灵"。但创新研究本身所揭示的创新活动的演化性和复杂的系统性特征,又使得其在界定系统边界与标准化研究工具上存在困境,从而使得创新系统中的任何一个行动者无法获得完全的信息和能力,这就要求政策决策者在进行政策操作时增强系统性观念,同时保持政策的灵活性和协作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创新失灵与政策干预理论研究综述 [J].
盛亚 ;
朱柯杰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 (12) :157-160
[2]   国家创新系统:制度与演化的视角 [J].
封凯栋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1, (03) :120-124
[3]   三螺旋接口组织与创新机制 [J].
潘东华 ;
尹大为 .
科研管理, 2009, 30 (01) :15-21
[4]   双三螺旋: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J].
周春彦 ;
亨利埃茨科威兹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3) :170-174
[5]   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J].
刘朝马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04) :5-7
[6]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八个基本假定 [J].
王春法 .
科学学研究, 2003, (05) :533-538
[7]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Ecosystem Analogies: The Main Economic Determinants and Levels of Impact[J] . Vaida Pilinkien?,Povilas Ma?iulis.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 2014
[8]  
Smart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Ecosystem[J] . Giedrius Jucevi?ius,Kristina Grumadait?.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 2014
[9]  
Measuring systemic problems in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An application to Thailand[J] . Cristina Chaminade,Patarapong Intarakumnerd,Koson Sapprasert.Research Policy . 2012 (8)
[10]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s and the multi-level perspective: Towards an integrated framework[J] . Jochen Markard,Bernhard Truffer.Research Policy . 200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