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陆坡大型块体搬运体系的结构与识别特征

被引:36
作者
王大伟 [1 ]
吴时国 [1 ]
秦志亮 [1 ]
丁巍巍 [2 ]
曹全斌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2]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3] 中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关键词
块体搬运体系; 重力流; 海底滑坡; 深水沉积; 南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近年来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调查发现,在大陆坡第四系中发育有大规模块体搬运体系(现今的块体搬运体系也称海底滑坡)。块体搬运体系是深水常见的一种沉积物搬运机制,主要包括滑动、滑塌和碎屑流等重力流过程及其沉积物。南海陆坡白云块体搬运体系面积逾10000km2,可划分为3个结构单元,即头部拉张区、体部滑移-挤压区和趾部挤压区。在地震剖面中,发育多种构造:正断层、杂乱反射、逆冲断层、挤压脊和褶皱等。块体搬运体系严重威胁深水设施安全,并可能诱发海啸,是海洋地质灾害之一。同时,块体搬运体系与海洋油气及天然气水合物关系密切,物源决定块体搬运体系的物性,泥质物源的块体搬运体系通常作为良好的油气盖层,砂质物源形成的块体搬运体系可以成为储层。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南海北部白云大型海底滑坡的几何形态与变形特征 [J].
孙运宝 ;
吴时国 ;
王志君 ;
李清平 ;
王秀娟 ;
董冬冬 ;
刘峰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8, 28 (06) :69-77
[2]   珠江口盆地断层封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孙龙涛 ;
陈长民 ;
詹文欢 ;
申俊 ;
柳保军 ;
吴湘杰 .
石油学报, 2007, (04) :36-40
[3]   深水区——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 [J].
张功成 ;
米立军 ;
吴时国 ;
陶维祥 ;
何仕斌 ;
吕建军 .
石油学报, 2007, (02) :15-21
[4]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地层压力演化与油气运移模拟 [J].
石万忠 ;
陈红汉 ;
陈长民 ;
庞雄 ;
朱明 .
地球科学, 2006, (02) :229-236
[5]   南沙地块构造格局及其演化特征 [J].
吴世敏 ;
周蒂 ;
刘海龄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4, (01) :23-28
[6]   从源到汇:大陆边缘的沉积作用 [J].
李铁刚 ;
曹奇原 ;
李安春 ;
秦蕴珊 .
地球科学进展, 2003, (05) :713-721
[7]   南沙海域新生代构造运动特征 [J].
姚永坚 ;
姜玉坤 ;
曾祥辉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2, (02) :42-46+53
[9]   珠江口盆地海底稳定性分析 [J].
陈俊仁 .
热带海洋, 1991, (02) :49-56
[10]   南海北部的海底滑坡 [J].
寇养琦 .
海洋与海岸带开发, 1990, (03) :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