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8 条
南海陆坡大型块体搬运体系的结构与识别特征
被引:36
作者:
王大伟
[1
]
吴时国
[1
]
秦志亮
[1
]
丁巍巍
[2
]
曹全斌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2]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3] 中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来源:
关键词:
块体搬运体系;
重力流;
海底滑坡;
深水沉积;
南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近年来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调查发现,在大陆坡第四系中发育有大规模块体搬运体系(现今的块体搬运体系也称海底滑坡)。块体搬运体系是深水常见的一种沉积物搬运机制,主要包括滑动、滑塌和碎屑流等重力流过程及其沉积物。南海陆坡白云块体搬运体系面积逾10000km2,可划分为3个结构单元,即头部拉张区、体部滑移-挤压区和趾部挤压区。在地震剖面中,发育多种构造:正断层、杂乱反射、逆冲断层、挤压脊和褶皱等。块体搬运体系严重威胁深水设施安全,并可能诱发海啸,是海洋地质灾害之一。同时,块体搬运体系与海洋油气及天然气水合物关系密切,物源决定块体搬运体系的物性,泥质物源的块体搬运体系通常作为良好的油气盖层,砂质物源形成的块体搬运体系可以成为储层。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2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