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克依构造带包裹体油气地质研究

被引:22
作者
陶士振
秦胜飞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地质所!北京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古地温演化; 单个有机包裹体成分; 生物标志化合物; 克依构造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薄片观察和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 ,对克拉 2气田所处的克依构造带中的流体包裹体 ,进行了均一温度、激光拉曼光谱、色谱及色谱 -质谱的测试分析。取得了古地温数据、单个有机包裹体成分、群体包裹体的有机组分及生标参数等资料。据此分析克依构造带古地温演化特征、储集岩成岩阶段、包裹体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以及油气运移演化阶段和聚集程度。表明克依构造带油气地质特征具有东西分段、垂向非线性演化的格局 ;古地温演化的总体特征表现为 ,从西向东古地温呈现高→低→高的变化特征 ,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表明 ,油气演化具有多期性 ,分析井中发生 2次或 3次油气运移和充注。克依构造带的成岩阶段应为中成岩期 ,其中第 、 、 期包裹体分别形成于中成岩期的早 -中期阶段、中期阶段和晚期阶段。包裹体生物标志物的总体特征反映了群体包裹体为多期油气混合的结果。其中第 期有机包裹体代表凝析油 (气 )形成阶段 ;第 期代表凝析气形成阶段 ;第 期代表干气形成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2+6 +6-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塔里木盆地叶城凹陷成岩包裹体及其油气意义
    陶士振
    刘德良
    杨晓勇
    刘瑾璇
    戴金星
    [J]. 石油学报, 1998, (03) : 50 - 57+6-7
  • [2] 新疆阿尔塔什地区上白垩统至上第三系成岩作用研究
    陶士振
    刘德良
    杨晓勇
    魏大卫
    戴金星
    [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8, (02) : 128 - 137
  • [3] 叶城凹陷白垩纪至晚第三纪成岩作用与古地温研究
    陶士振
    刘德良
    魏大卫
    杨晓勇
    戴金星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8, (03) : 42 - 46+4+11
  • [4] 矿物流体包裹体研究在油气资源评价和油气勘探远景预测中的应用
    覃建雄
    [J]. 地质科技情报, 1993, (01) : 47 - 52
  • [5] 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应用——Ⅰ.流体包裹体研究
    麦碧娴
    汪本善
    [J]. 地球化学, 1991, (04) : 331 - 341+409
  • [6] 包裹体作为天然气运移判别标志的研究
    施继锡
    李本超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1, (02) : 185 - 194
  • [7] 塔里木盆地天然气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周兴熙等著, 1998
  • [8] 中国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贾承造主编, 1997
  • [9] 碎屑储集岩的成岩作用研究[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郑浚茂,庞明编著, 1989
  • [10] Tocopherols as likely precursors of pristane in ancient sediments and crude oil. Goosens H. de Leeuw J W , Schenck P A, et al. Nature .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