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刻板印象”到“关系型歧视” 美国性少数群体就业歧视诉讼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被引:6
作者
陆海娜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性少数群体; 就业歧视; 平等就业权; 刻板印象; 关系型歧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71.2 []; DD911 [];
学科分类号
0301 ; 03 ;
摘要
性少数群体在就业市场上是易遭受歧视的弱势人群,而我国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较少,不利于保护性少数群体的平等就业权。美国联邦法院关于性少数群体就业歧视诉讼的判决经历了一个从"性别刻板印象"到"关系型歧视"的理论发展,这是美国《民权法》第七章"以绩效为基础的职场"理念的体现,也是半个世纪以来美国民权运动、女性主义运动和同性恋运动推动的社会法律环境变化的结果。我国虽然整体情况与美国十分不同,但劳动法的反歧视条款同样以"绩效"为用人标准来平衡用人单位的用工自主权,并且在性少数群体争取权利的进程方面与美国有相似之处,可以引入"刻板印象"和"关系型歧视"等理论。
引用
收藏
页码:1660 / 1676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1]  
人权文化[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劳伦斯·M.弗里德曼, 2018
[12]  
美国平权运动史[M].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特里·H.安德森, 2016
[13]  
掩饰[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吉野贤治, 2015
[14]  
当代美国女性主义经典理论选读[M]. 南京大学出版社 , 韦德, 2014
[15]  
反就业歧视的机制与原理[M]. 法律出版社 , 刘小楠, 2013
[16]  
同性恋与法[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周丹, 2006
[17]  
Equal Rights 197o:Hearing on S.J.Res.61and S.J.Res.231Before the S.Comm.on the Judiciary .2 91st Cong . 1970
[18]  
The Miscegenation Analogy:Sodomy Law as Sex Discrimination .2 YALE L.J . 1988
[19]  
Holloway v.Arthur Andersen&Co.566F .2 2d659,662 . 1977
[20]  
Smith v City of Salem .2 378 F.3d 566 .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