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SSR标记分析玉米轮回选择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33
作者
黄素华
滕文涛
王玉娟
戴景瑞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玉米; 轮回选择; 遗传多样性; SSR;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02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利用SSR标记技术分析了玉米基础群体DC0 及其选择两轮后的群体HSC2 和MSC2 以及基础群体XFC0 和其选择一轮后的群体XFC1 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 :4 9对引物在 5个玉米群体中共扩增出 185个等位位点 ,每个SSR座位的等位基因数目为 1~ 7个 ,平均为 3 8个 ;基础群体多态性位点总数和多态性位点比例比其改良群体的略高 ;DC0 、HSC2 和MSC2 3个群体的基因平均杂合度相似 ,XFC0 与XFC1 的基因平均杂合度相似 ;基础群体与改良群体的平均遗传距离也相似 ;累加各引物扩增的基因型种类 ,改良群体的基因型种类偏少 ,但这些差异均不显著。以上结果说明轮回选择的基础群体与其改良后群体的遗传变异相似 ,轮回选择可以保持群体的遗传变异范围 ,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 ,增加群体内个体间的异质性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8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玉米SSR遗传图谱的构建及产量性状基因定位 [J].
向道权 ;
曹海河 ;
曹永国 ;
杨俊品 ;
黄烈健 ;
王守才 ;
戴景瑞 .
遗传学报, 2001, (08) :778-784
[2]   用SSR分子标记研究大豆属种间亲缘进化关系 [J].
吴晓雷 ;
贺超英 ;
陈受宜 ;
庄炳昌 ;
王克晶 ;
王学臣 .
遗传学报, 2001, (04) :359-366
[3]   K、V型小麦雄性不育恢复系轮回选择的研究Ⅰ.轮选群体的育性分离及性状表现 [J].
高庆荣 ;
孙兰珍 ;
刘保申 ;
张延传 ;
于金凤 .
麦类作物学报, 2001, (01) :21-24
[4]   利用 RFLP、SSR、AFLP和 RAPD标记分析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J].
袁力行 ;
傅骏骅 ;
Warburton M ;
李新海 ;
张世煌 ;
Khairallah M ;
刘新芝 ;
彭泽斌 ;
李连城 .
遗传学报, 2000, (08) :725-733+756
[5]   AFLP分子标记在玉米优良自交系优势群划分中的应用 [J].
吴敏生 ;
王守才 ;
戴景瑞 .
作物学报, 2000, (01) :9-13
[6]   玉米轮回选择群体遗传多样性RAPD分子标记评估 [J].
刘勋甲 ;
郑用琏 ;
刘纪麟 .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03) :16-18+20+22
[7]   熟期选择对大豆轮回群体质量、数量性状及不育率的影响 [J].
宋启建 ;
吴天侠 ;
盖钧镒 .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03) :49-54
[8]   粳稻轮回选择育种方法的研究 [J].
吴长明,傅秀林,金京花 .
吉林农业科学, 1994, (03) :14-17+90
[9]  
玉米育种学.[M].刘纪麟主编;.农业出版社.1991,
[10]  
玉米轮回选择的理论与实践.[M].(美)哈洛威(Hallauer;A.R.)著;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编;.农业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