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研究——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思路

被引:8
作者
赵燕
解运亮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农业剩余劳动力; 城镇化; 就地转移方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与所有发展中国家一样,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主题。我国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比重高,耕地面积少,这样一种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城镇化进程必然与西方国家经历过的城市化进程不同,其重点是把农村的发展纳入到城镇化体系中,这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劳动力流向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历史条件、现状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对我国现阶段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如何转移做了深刻分析,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57 +5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Migration; Unemployment and Development: A Two-Sector Analysis.[J].John R. Harris;Michael P. Todaro.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0, 1
[2]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转移问题研究.[M].王萍; 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  
资本论.[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4,
[4]  
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M].辜胜阻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K·Marx);恩格斯(F·Engeis)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57,
[6]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模型及政策分析:Harris-Todaro与新经济地理模型的综合 [J].
张杰飞 ;
李国平 ;
柳思维 .
世界经济, 2009, (03) :82-95
[7]   农业剩余劳动及其转移问题:理论思考与中国的经验 [J].
郭熙保 .
世界经济, 2002, (12) :25-32+80
[8]   中国的三元经济结构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J].
陈吉元 ;
胡必亮 .
经济研究, 1994, (04) :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