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导通道类型对天然气聚集效率的影响

被引:9
作者
付广
孙永河
吕延防
机构
[1] 大庆石油学院
关键词
大中型气田; 聚集效率; 输导通道; 聚集时间;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6.02.015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通过对中国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输导通道类型及影响因素研究,得到中国大中型气田主要有断裂、断裂与不整合组合、砂体、断裂与砂体组合、不整合与砂体组合和不整合6种输导通道类型。其中以断裂为主,其次是断裂与不整合组合,再次是砂体和断裂与砂体组合,最少为不整合和不整合与砂体组合。它们主要受盆地类型、盆地内构造带类型和源储空间位置关系的影响。由中国大中型气田储量、含气面积和聚集时间,通过求取其天然气聚集效率,把中国大中型气田划分为高效、中效和低效3类气田。通过中国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聚集效率与输导通道类型之间关系分析,得到聚集时间相对较晚的断裂、砂体和断裂与不整合组合形成的输导通道天然气聚集效率相对较高,有利于快速形成大中型气田。
引用
收藏
页码:236 / 24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天然气成藏过程有效性的主控因素与评价方法 [J].
柳广弟 ;
李剑 ;
李景明 ;
朱筱敏 ;
王震亮 ;
王雅星 ;
谢增业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01) :1-6
[2]   流体动力系统对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影响及其意义——以准噶尔盆地陆东地区为例 [J].
康永尚 ;
邱楠生 ;
刘洛夫 ;
文永红 ;
张越迁 ;
姚新玉 ;
张年富 ;
王绪龙 .
地质学报, 2004, (05) :704-709
[3]   徐家围子地区深层运移输导系统及对天然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 [J].
付广 ;
孟庆芬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4, (02) :18-20+24
[4]   油气输导体系的类型及其输导性能在时空上的演化分析 [J].
赵忠新 ;
王华 ;
郭齐军 ;
甘华军 ;
韩晋阳 ;
田晓雪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2, (06) :527-532+536
[5]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构造特征、演化及与油气的关系 [J].
姜耀俭 ;
杨丙中 ;
王岫岩 ;
李延平 ;
王先美 .
地质学报, 2002, (04) :462-468
[6]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大型油气藏形成条件 [J].
林忠民 .
地质论评, 2002, (04) :372-376
[7]   塔里木盆地哈得4油田成藏年代学研究 [J].
赵靖舟 ;
田军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2, (01) :62-68
[8]   碎屑岩输导层内油气运聚非均一性的定量分析 [J].
李铁军 ;
罗晓容 ;
不详 .
地质科学 , 2001, (04) :402-413
[9]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油气运移的路径、期次及方向研究 [J].
周凤英 ;
张水昌 ;
孙玉善 .
地质论评, 2001, (03) :329-335+4
[10]   油气运移输导系统及其对成藏的控制 [J].
付广 ;
薛永超 ;
付晓飞 .
新疆石油地质, 2001, (01) :24-2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