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双湖地区才多茶卡一带构造混杂岩中发现晚泥盆世和晚二叠世放射虫硅质岩

被引:67
作者
朱同兴 [1 ]
张启跃 [1 ]
董瀚 [2 ]
王玉净 [3 ]
于远山 [1 ]
冯心涛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2] 甘肃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放射虫硅质岩; 晚泥盆世; 晚二叠世; 双湖地区; 西藏北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5 [古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报道了在西藏北部双湖才多茶卡地区新发现的晚泥盆世和晚二叠世放射虫硅质岩,实测剖面的第9层硅质岩以产Neoalbaillella动物群为特征,其中N.ormithoformis,N.optima是晚二叠世长兴阶的2个带化石;第14层硅质岩以产Entactinids动物群为特征,其中Stigmosphaerostylusoumonhaoensis,Triloneheechinata,Archocyrtiumriedeli等主要见于晚泥盆世法门阶。上述2个动物群在西藏尚属首次发现。才多茶卡地区晚古生代放射虫硅质岩的发现为重新认识双湖构造混杂岩带的形成时代、构造环境、“构造带是否东延”等重大地质问题,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引用
收藏
页码:1413 / 141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1]  
西藏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缝合带研究[M]. 地质出版社 , 李才等著, 1995
[12]   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带地质演化——显生宙亚洲大陆生长 [J].
尹安 .
地球学报, 2001, (03) :193-230
[13]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冈玛日地区蓝闪石片岩及其40Ar/39Ar年代学[J]. 邓希光,丁林,刘小汉,周勇,A.Yin,P.A.Kapp,M.A.Murphy,C.E.Manning.科学通报. 2000(21)
[14]   西藏中北部双湖地区蓝片岩带及其构造涵义 [J].
鲍佩声 ;
肖序常 ;
王军 ;
李才 ;
胡克 .
地质学报, 1999, (04) :302-314+388
[15]   藏北阿木岗群、查桑群和鲁谷组放射虫的发现及有关问题讨论 [J].
李日俊 ;
吴浩若 ;
李红生 ;
孙东立 .
地质论评, 1997, (03) :250-256+337
[16]   羌塘茶布-双湖地区基性超基性岩和火山岩研究 [J].
邓万明 ;
尹集祥 ;
呙中平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296-301
[17]   西藏北部查桑-茶布裂谷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王成善 ;
胡承祖 ;
吴瑞忠 ;
张懋功 .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87, (02) :36-4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