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血清APN、NO及H2S水平影响

被引:2
作者
张薇 [1 ]
田建会 [1 ]
王梦娟 [2 ]
马蕾 [3 ]
王霞霞 [1 ]
郑信景 [4 ]
机构
[1]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
[2] 青岛市市立医院急诊科
[3]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
[4] 淄博市张店区中心医院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脂联素; 硫化氢; 一氧化氮;
D O I
10.13361/j.qdyxy.201501029
中图分类号
R54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血清脂联素(APN)、一氧化氮(NO)及硫化氢(H2S)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ACS病人63例,随机分为两组,在给予硝酸脂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33例)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d,B组(30例)给予瑞舒伐他汀20mg/d,每晚睡前口服1次,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APN、NO及H2S水平,并监测不良反应。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21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ACS组血清NO、APN及H2S水平较低,差异有显著性(t=12.360~16.682,P<0.01)。治疗前A、B两组NO、APN及H2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两组3种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t=4.219~21.259,P<0.01),且B组与A组比较升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7~13.071,P<0.05)。A、B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具有升高ACS病人血清H2S、NO、APN水平的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8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PCI后脂联素及相关因子变化
    王梦娟
    田建会
    王霞霞
    马蕾
    郑信景
    [J]. 齐鲁医学杂志, 2013, 28 (03) : 253 - 255+258
  • [2] 冠心病病人APN表达及其与部分炎性因子的相关性
    郑信景
    田建会
    王霞霞
    王梦娟
    冯培青
    宇毅
    [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3, 49 (02) : 134 - 135+138
  • [3]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硫化氢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刘珍竹
    谭婧
    王虹艳
    曲鹏
    牛楠
    陈亮
    [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2, 20 (03) : 252 - 255
  • [4]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脂联素水平的影响
    项延郡
    周达新
    [J].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10, 19 (03) : 160 - 163
  • [5] 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张秋兰
    晋万强
    赵静茜
    [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0, 18 (04) : 357 - 360
  • [6] 冠心病患者血浆硫化氢含量变化
    韩文章
    蔡尚郎
    [J]. 实用医药杂志, 2007, (05) : 513 - 514+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