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安岳地区茅口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被引:2
作者
樊靖宇 [1 ,2 ]
李明波 [3 ]
机构
[1] 中石化石油工程西南公司测井分公司
[2]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辽河石油勘探局苏十项目经理部
关键词
岩溶作用; 岩溶储层; 控制因素; 成岩作用; 测井响应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岩溶储层是威远-安岳地区下二叠统茅口组碳酸盐岩的主要储层,是东吴期岩溶作用的结果。研究区下二叠统茅口组是一套富含生物的碳酸盐岩,岩石基质岩性致密、孔隙不发育,储层主要发育在岩溶作用发育段,储集空间主要岩溶作用产生的溶蚀孔、缝、洞。储层电性具有茅二段和茅四段两种响应特征,主要差别表现自然伽马值茅四段由于上覆龙潭组泥岩的充填作用使得其高于茅二段储层。缝洞储层的主要成岩作用均与大气淡水岩溶作用有关,岩溶作用是其中最主要的成岩作用之一。储层的发育影响控制因素主要是岩溶作用和褶皱断裂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88+91 +9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岩溶在四川盆地下二叠统储集层中的重要作用 [J].
王志鹏 ;
陆正元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2) :141-144
[2]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岩溶测井响应特征 [J].
张晓辉 .
新疆地质, 2005, (04) :406-409
[3]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高自然伽马溶洞储层 [J].
陆正元 .
石油学报, 1999, (05) :24-26
[4]   川西南地区二叠系阳新统气藏储渗空间主控因素分析及缝洞分布规律研究 [J].
专题组岳宏陈更生 .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5, (05) :8-12
[5]   川南下二叠统碳酸盐岩古岩溶作用及其与天然气藏的关系 [J].
胡志水 ;
陈琴芳 .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4, (03) :14-18
[6]  
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学[M]. 石油大学出版社 , 强子同主编,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