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声压级次声作用小鼠后脑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含量和意义

被引:8
作者
牟翔
陈景藻
李玲
贾克勇
刘静
机构
[1]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陕西西安
关键词
次声; 脑损伤;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49 [康复医学];
学科分类号
100215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声压级次声作用小鼠后脑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的改变和意义。方法 BALB/C小鼠暴露于 16Hz,声压 90dB和 130dB次声。每天作用 2h,分别作用 1、 7、 14、 21和 28d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小鼠脑中 GFAP的改变。结果发现 90dB和 130dB次声作用后, GFAP的表达主要在海马、皮质和下丘脑等区域明显增多; 130dB次声作用较 90dB次声作用强;在相同强度的次声作用下,作用次数的多少与脑内 GFAP的改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海马、皮质和下丘脑等区域对次声敏感,次声的作用效应与声压级和作用时间有关;次声可以通过脑内 GFAP的改变造成脑损伤,这是次声导致脑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90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5 条
[2]   次声的产生及生物学效应 [J].
陈景藻 .
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 1999, (01) :9-14
[3]  
医药卫生科学技术进展[M].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编, 1997
[4]  
神经科学纲要[M].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 韩济生主编, 1993
[5]  
Laboratory and field studies on infrasound and its effects on humans. Landstrom Ulf. J Low Frequeqency Noise and Vib .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