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紫云剖面P/T界面附近碳氧同位素的变化及生物绝灭事件

被引:22
作者
王国庆
夏文臣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
关键词
P/T界面; 碳氧同位素; 生物绝灭事件; 紫云剖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9.6 [事件地层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贵州南部紫云剖面由上二叠统长兴组的碳酸盐台地边缘沉积体系、下三叠统罗楼组的碳酸盐浅海陆棚沉积体系、以及下三叠统紫云组的半深海深海沉积体系组成。在前两种沉积体系中选取 18块样品进行碳、氧同位素测试。测试的结果表明 :上二叠统长兴组δ13 C平均值为 2 4 8‰ ,保持了较高的正值 ,δ18O平均值为 - 4 19‰ ;在P/T界面附近 ,δ13 C ,δ18O值都有显著的降低 ,δ13 C值由 2 71‰陡降至 - 0 90‰ ,变化幅度达 3 6 1‰ ,δ18O值由 - 5 0 3‰降为- 9 4 6‰ ,变化幅度可达 4 4 3‰ ;下三叠统罗楼组下部 ,δ13 C值为负值及低正值 ,出现明显的δ13 C值低异常 ,而δ18O值则比较稳定 ,介于 - 4 6 6‰和 - 5 6 2‰之间 ,平均值为 - 5 2 8‰。罗楼组上部 ,δ13 C值有回升的趋势。由于生物对轻碳具有重要的分馏作用 ,因此 ,P/T界面附近δ13 C值的显著变化反映了一次生物大量绝灭的过程。由δ18O值的变化反映出的生物绝灭的外因主要有温度和盐度两方面。从δ18O值可计算出在P/T界面处古温度有 4~ 5℃的升降 ,这势必影响到狭温生物的生存 ;从δ18O值计算出的Z值来看 ,古盐度也有小幅度的变化 ,加速了狭盐度生物的绝灭。事实上 ,生物的绝灭可能是海平面变化、火山事件、温度变化及盐度变化多种因素的综合
引用
收藏
页码:339 / 34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M].陈好寿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
  • [2] 华南二叠-三叠纪过渡期地质事件.[M].杨遵仪等著;.地质出版社.1991,
  • [3] 同位素地质学原理.[M].[美]福尔(G·Faure) 著;潘曙兰;乔广生 译.科学出版社.1983,
  • [4] 上扬子二叠系─三叠系初海相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组成与生物绝灭事件
    黄思静
    [J]. 地球化学, 1994, (01) : 60 - 68
  • [5] 浙江长兴二叠系和三叠系界限地层的碳同位素
    陈锦石
    邵茂茸
    霍卫国
    姚御元
    [J]. 地质科学, 1984, (01) : 88 - 93
  • [6] 白垩纪末期生物大批死亡引起的环境变化及其演化意义
    许靖华
    何起祥
    J.A.Mckenzie
    H.Weissert
    K.Perch-Nielsen
    H.Oberhnsli
    K.Kelts
    J.LaBrecque
    U.Krhenbühl
    S.F.Percival
    R.Wright
    R.Z.Poore
    A.M.Gombos
    K.Pisciotto
    A.M.Karpoff
    N.Petersen
    P.Tucker
    M.F.Carman
    E.Schreiber
    [J].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82, (01) : 1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