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种心血管病风险预测方法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分层评估

被引:8
作者
陈绍行 [1 ]
钱岳晟 [1 ]
张瑾 [1 ]
胡亚蓉 [1 ]
张怡 [1 ]
陆晓红 [1 ]
李华 [1 ]
朱理敏 [1 ]
王建骏 [2 ]
季辉 [2 ]
冯晓帆 [2 ]
付敏捷 [3 ]
鲍慧琳 [3 ]
徐娴 [3 ]
朱鼎良 [1 ]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
[2] 上海淮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 上海白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关键词
高血压; 心血管病; 危险因素; 危险分层;
D O I
10.16439/j.cnki.1673-7245.2011.04.009
中图分类号
R544.1 [高血压];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比较2种心血管病风险预测方法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的影响。方法上海淮海和白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高血压患者1464例通过问卷调查和生化检查了解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和糖尿病史以及血压、空腹血糖和血脂水平等。除外已有靶器官受损和心血管事件的高血压患者。应用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和2007年WHO/ISH《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10年心血管事件风险预测工具进行危险分层的评估。结果按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方法,1464例社区高血压患者评估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的比例分别是2.3%、31.9%、52.9%和12.9%,而按照2007年WHO/ISH《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方法评估,分别为81.6%、12.7%、3.8%和1.9%,2种方法的评估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方法的危险分层级别高于WHO/ISH指南方法(P<0.01)。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年龄、收缩压和总胆固醇水平以及糖尿病可能是影响2种方法危险分层结果的因素。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采用不同的心血管风险预测方法得到不同的危险分层结果。在已经服用降压药物的社区高血压患者中,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方法可能高估危险分层级别。
引用
收藏
页码:336 / 34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剖析高血压药物治疗综合危险策略背后的证据和逻辑 [J].
王卫中 ;
唐金陵 .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0, 18 (07) :606-612
[2]   多重心血管病危险综合防治建议 [J].
吴兆苏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6, (12) :1061-1071
[3]   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队列研究与美国弗莱明翰心脏研究结果的比较 [J].
刘静 ;
赵冬 ;
王薇 ;
吴桂贤 ;
曾哲淳 ;
刘军 ;
秦兰萍 ;
孙佳艺 ;
吴兆苏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4, (02) :75-80
[4]   中国35~64岁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发病危险预测模型的前瞻性研究 [J].
王薇 ;
赵冬 ;
刘静 ;
吴桂贤 ;
曾哲淳 ;
刘军 ;
秦兰萍 ;
孙佳艺 ;
吴兆苏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3, (12) :25-31
[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and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ISH) risk prediction charts: assessment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J] . Shanthi Mendis,Lars H Lindholm,Giuseppe Mancia,Judith Whitworth,Michael Alderman,Stephen Lim,Tony Heagerty.Journal of Hypertension . 2007 (8)
[6]   Predic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using risk factor categories [J].
Wilson, PWF ;
D'Agostino, RB ;
Levy, D ;
Belanger, AM ;
Silbershatz, H ;
Kannel, WB .
CIRCULATION, 1998, 97 (18) :1837-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