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变径迹研究三峡九湾溪断裂带断裂时期

被引:5
作者
张峰
王世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
关键词
裂变径迹; 磷灰石; 断代学; 九湾溪断裂带; 三峡;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0.02.008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九湾溪断裂带位于三峡工程大坝西南 18 km处。利用从断裂带中的断层泥、断裂壁岩和断裂围岩内选出的 磷灰石,进行裂变径迹断代学研究,并对径迹长度的频率分布进行统计测量。研究证实:九湾溪断裂带发生断裂时期 为距今(0. 33 ± 0. 04) Ma,与它周边围岩形成时代(25. 74±1. 9) Ma截然不同。通过各种绝对年龄结果的对比分析, 均未见到全新世以来有明显的活动迹象,由此确认九湾溪断裂活动性对三峡枢纽工程并不构成威胁。
引用
收藏
页码:162 / 16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裂变径迹研究三峡仙女山断裂带断裂时期 [J].
张峰 ;
林文祝 ;
周继颐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8, (23) :2554-2556
[2]   裂变径迹法研究白云鄂博东矿的成矿时代及热历史 [J].
张峰 ;
刘铁庚 ;
张凤祥 .
自然科学进展, 1997, (02)
[3]   长江三峡地区仙女山断裂带构造活动性及其北延问题讨论 [J].
王瑞江,谭成轩,盛昌明 .
地球科学, 1995, (06) :693-696
[4]   基于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的热史反演 [J].
王世成 ;
荆贵茹 ;
康铁笙 .
科学通报, 1994, (09) :816-819
[5]   裂变径迹研究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成矿时代 [J].
张峰 ;
杨科佑 .
自然科学进展, 1993, (03) :267-270
[6]   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形变特征和监测系统之我见 [J].
周明礼 ;
杨淑贤 ;
于品清 ;
耿爱玲 .
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2, (03) :61-68
[7]   长江三峡水电站坝址区断裂新活动年龄及地壳稳定性 [J].
李兴唐 .
地质科学 , 1991, (02) :111-119
[8]  
238U自发裂变常数(λf)的测定[J]. 刘顺生,张峰.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0(09)
[9]   应用标准铀玻璃进行中子注量率测定 [J].
刘顺生 ;
张峰 ;
刘京发 .
核技术, 1985, (04) :38-38
[10]  
长江三峡工程重大地质与地震问题研究[M]. 地质出版社 , 《长江三峡工程重大地质与地震问题研究》编写组编,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