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博格达山的构造演化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被引:51
作者
汪新伟 [1 ]
汪新文 [2 ]
马永生 [3 ]
机构
[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3] 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构造反转; 弱造山; 古博格达山; 现今博格达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博格达山的构造演化及其造山作用的时间是一个长期争议且缺乏系统研究的问题。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前人成果,综合运用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不整合—沉积旋回、古流向及沉积物扩散方向等分析手段,对博格达山的构造演化进行了精细的剖析。结果表明:博格达山的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3期构造反转,即中—晚石炭世的裂陷海槽与晚石炭世末的弱造山期、早—中二叠世的裂陷盆地与晚二叠世—三叠纪和晚三叠世末的古博格达山隆升—夷平期以及早—中侏罗世的弱伸展盆地与晚侏罗世以来的现今博格达山阶段性隆升期;博格达山南缘柴窝堡凹陷地区印支期形成的NE向构造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2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松辽盆地变质核杂岩和伸展断陷的构造特征及成因 [J].
张晓东 ;
余青 ;
陈发景 ;
汪新文 .
地学前缘, 2000, (04) :411-419
[2]   松辽盆地变质核杂岩和伸展断陷的构造特征及成因 [J].
张晓东 ;
余青 ;
陈发景 ;
汪新文 .
地学前缘, 2000, (04) :411-419
[3]   博格达山晚石炭纪造山活动的变形地质记录 [J].
王宗秀 ;
李涛 ;
周高志 ;
卢苗安 ;
柳永清 ;
李寅 .
地学前缘, 2003, (01) :63-69
[4]   新疆博格达山分段及深浅构造转换关系 [J].
李涛 ;
王宗秀 ;
周高志 ;
柳永清 ;
李寅 .
地学前缘, 2004, (03) :103-114
[5]   天山陆内俯冲造山转换带的基本特征 [J].
蔡立国 .
石油实验地质, 2000, (03) :206-209
[6]   天山陆内俯冲造山转换带的基本特征 [J].
蔡立国 .
石油实验地质, 2000, (03) :206-209
[7]   准噶尔盆地白垩系岩相古地理 [J].
谷云飞 ;
马明福 ;
苏世龙 ;
徐怀民 ;
胡斌 ;
姚卫江 .
石油实验地质, 2003, (04) :337-342+347
[8]   盆-山耦合关系与成烃作用——以准噶尔西北地区为例 [J].
丘东洲 ;
李晓清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2, (03) :6-12
[9]   盆-山耦合关系与成烃作用——以准噶尔西北地区为例 [J].
丘东洲 ;
李晓清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2, (03) :6-12
[10]   新疆地区侏罗系中低变质煤储层吸附特征及煤层气资源前景 [J].
胡宝林 ;
杨起 ;
刘大锰 ;
车遥 ;
黄文辉 ;
蔚运江 ;
宋晓梅 .
现代地质, 2002, (01) :7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