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高压下花岗岩中钻孔变形失稳临界条件研究

被引:33
作者
赵阳升 [1 ,2 ]
郤保平 [1 ]
万志军 [2 ]
张昌锁 [1 ]
机构
[1] 太原理工大学采矿工艺研究所
[2] 不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高温高压; 钻孔变形; 失稳; 临界条件; 流变破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452 [岩体力学性质及应力理论分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自主研制的"20MN伺服控制高温高压岩体三轴试验机",运用光学原理钻孔变形观测仪器,对φ200mm×400mm花岗岩体内含φ40mm的钻孔在6000m埋深静水应力及600℃以内恒温恒压下钻孔变形规律及其临界失稳条件进行深入细致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高温高压下花岗岩中钻孔变形随温度和应力的增大表现为明显的不同阶段。4000m埋深静水应力及400℃以内恒温恒压下,钻孔变形表现为明显的黏弹性变形阶段,钻孔直径虽有减小但仍处于稳定状态,并不发生破坏;4000~5000m埋深静水应力及400℃~500℃时恒温恒压下,钻孔变形表现为黏弹-塑性变形阶段,钻孔围岩有破坏的趋势,孔径开始增大;5000m埋深静水应力及500℃以上时,钻孔围岩塑性区的块裂状围岩颗粒逐渐从孔壁脱落下来,钻孔发生破坏。(2)花岗岩中钻孔围岩在超过应力阈值和温度阈值后,即5000m埋深静水应力及500℃以外时,钻孔破坏,发生塌孔现象,花岗岩颗粒从孔壁脱落下来,钻孔直径增大。(3)钻孔围岩在高温静水应力下,岩体最终发生破坏的应力条件为5000~6000m埋深静水应力(即125~150MPa)及500℃~600℃,其破坏形式为压裂破坏、压剪破坏或两者相结合。(4)高温高压下花岗岩中钻孔变形失稳临界条件为4000~5000m埋深静水应力,400℃~500℃。同时,根据试验研究结论,运用黏弹塑性力学理论给出高温高压下钻孔变形的分析理论,建立4000m埋深静水应力及400℃以内恒温恒压下钻孔变形的黏弹性理论模型及4000~5000m,埋深静水应力400℃~500℃时恒温恒压下钻孔变形的黏弹-塑性理论模型,为我国高温岩体地热(HDR)开发与利用中钻孔稳定性及维护问题、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在深孔和超深孔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钻孔稳定性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引用
收藏
页码:865 / 87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高温静水应力状态花岗岩中钻孔围岩的流变实验研究 [J].
郤保平 ;
赵阳升 ;
万志军 ;
董付科 ;
冯子军 ;
张宁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08) :1659-1666
[2]   20MN伺服控制高温高压岩体三轴试验机的研制 [J].
赵阳升 ;
万志军 ;
张渊 ;
曲方 ;
谢广玉 ;
魏新杰 ;
马伟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01) :1-8
[3]   高温及三轴应力下花岗岩体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 [J].
万志军 ;
赵阳升 ;
董付科 ;
冯子军 ;
张宁 ;
武晋文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01) :72-77
[4]   显微CT试验技术与花岗岩热破裂特征的细观研究 [J].
赵阳升 ;
孟巧荣 ;
康天合 ;
张宁 ;
郤保平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01) :28-34
[5]   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定量评价井壁稳定性 [J].
梁利喜 ;
许强 ;
刘向君 .
石油钻探技术, 2006, (02) :15-17
[6]   金属矿床采掘过程围岩失稳状态的声发射监测实践 [J].
冯巨恩 ;
吴超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6) :247-252
[7]   井壁稳定性研究及其在盐城地区的应用 [J].
丰全会 ;
祖峰 ;
邓金根 ;
不详 .
钻采工艺 , 2000, (04) :24-28
[8]   井壁岩石流动和软化特性的力学分析 [J].
马德新 ;
方英 .
钻采工艺, 2000, (01) :19-22
[9]   垂直井眼井眼稳定的理论分析 [J].
陈秀云 ;
汤洪杰 .
石油钻探技术, 1999, (04) :21-22
[10]   泥页岩井壁稳定力学与化学的耦合研究 [J].
黄荣樽 ;
陈勉 ;
邓金根 ;
王康平 ;
陈治喜 .
钻井液与完井液, 1995, (03) :18-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