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区大气PM2.5主要化学组分及污染特征

被引:16
作者
张大伟 [1 ]
王小菊 [1 ]
刘保献 [1 ]
陈添 [2 ]
石爱军 [1 ]
周健楠 [1 ]
刘兆莹 [1 ]
机构
[1]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2]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
关键词
PM2.5; 化学组分; OC; EC; 二次无机气溶胶; 北京城区;
D O I
10.13198/j.issn.1001-6929.2015.08.02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解北京城区大气PM2.5主要化学组成特征,于2012年8月─2013年7月对城区石景山、东四和通州3个采样点及城区对照点定陵和区域传输点榆垡开展为期1 a的PM2.5组分研究,共获得268组样品.结果表明:城区平均质量浓度大于1.0μg/m3的组分有OC、NO3-、SO42-、NH4+、EC、Cl-、Si、Ca、Al、K+,其中ρ(OC)、ρ(NO3-)、ρ(SO42-)、ρ(NH4+)分别为(22.2±17.1)、(21.5±25.9)、(19.8±23.7)、(14.3±16.8)μg/m3,分别占ρ(PM2.5)的17.9%、17.3%、15.9%、11.5%,城区各主要组分的平均质量浓度明显大于对照点;城区各采样点之间主要组分所占比例相差不大,与城区对照点、区域传输点差异明显;春、夏、秋、冬四季城区采样点的主要组分均为OC、NO3-、SO42-、NH4+,这4种组分质量浓度之和分别占各季ρ(PM2.5)的62.5%、54.2%、46.0%、62.7%,其中春季ρ(NO3-)、夏季ρ(SO42-)、秋冬季的ρ(OC)相对较高;北京城区各采样点均受SOC影响较大,OC/EC〔ρ(OC)/ρ(EC)〕的平均值为5.7,城区SNA(二次无机气溶胶)占ρ(PM2.5)的比例(15.0%53.1%)和NO3-/SO42-〔ρ(NO3-)/ρ(SO42-)〕(0.47~1.36)均随空气质量指数上升而增加,同时观测期间北京城区PM2.5中NO3-/SO42-的平均值为1.14,较往年明显增大,表明目前北京城区的PM2.5排放源逐步由以固定源为主向固定源和移动源并重的方向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186 / 119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 [1] 天津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与来源构成变化
    肖致美
    毕晓辉
    冯银厂
    朱坦
    徐虹
    孙韧
    张文具
    [J]. 环境科学研究, 2014, 27 (03) : 246 - 252
  • [2] 天津市某社区老年人PM暴露痕量元素健康风险评估
    王钊
    韩斌
    倪天茹
    李彭辉
    白志鹏
    [J]. 环境科学研究, 2013, 26 (08) : 913 - 918
  • [3] 北京夏冬季霾天气下气溶胶水溶性离子粒径分布特征[J]. 黄怡民,刘子锐,陈宏,王跃思.环境科学. 2013(04)
  • [4] 宁波市环境空气中PM10和PM2.5来源解析[J]. 肖致美,毕晓辉,冯银厂,王玉秋,周军,傅晓钦,翁燕波.环境科学研究. 2012(05)
  • [5]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PM2.5 during winter in Tianjin,China
    Jinxia Gua
    [J]. Particuology, 2011, 9 (03) : 215 - 221
  • [6] 南京大气PM2.5中碳组分观测分析
    陈魁
    银燕
    魏玉香
    杨卫芬
    [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 (08) : 1015 - 1020
  • [7] China
    Eng, David L.
    Ruskola, Teemu
    [J]. SOCIAL TEXT, 2009, 27 (03) : 63 - 66
  • [8] 广州市秋季PM2.5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与化学形态分析
    冯茜丹
    党志
    黄伟林
    [J]. 环境科学, 2008, (03) : 569 - 575
  • [9] 有机气溶胶的来源与形成研究现状
    谢绍东
    于淼
    姜明
    [J]. 环境科学学报, 2006, (12) : 1933 - 1939
  • [10] 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PM的来源研究
    朱先磊
    张远航
    曾立民
    王玮
    [J]. 环境科学研究, 2005, (05) : 1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