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泥沙输移特征对入海泥沙通量的影响

被引:11
作者
许炯心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入海泥沙通量; 泥沙输移; 黄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1 [河流];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黄河下游河道是黄河流域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泥沙沉积汇 ,泥沙在这一沉积汇中的沉积对于入海泥沙通量有重要影响。作者引进河道排沙比来表示入海泥沙通量比率 ,并以黄河下游实测资料为基础 ,运用经验统计方法对入海泥沙通量比率与影响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入海泥沙通量比率与悬移质中大于 0 0 5mm粗泥沙和小于 0 0 2 5mm细泥沙的百分比有密切关系 ,粗泥沙部分所占比例越高 ,则入海泥沙通量比率越低 ,而细泥沙所占比例越高 ,则入海泥沙通量比率越高。洪水事件中最大含沙量和来沙系数越大 ,则入海泥沙通量比率越小。在黄河上、中游的 4个水沙来源区中 ,两个清水区来水为河道提供了输沙动力 ,有助于减小淤积 ,有时甚至会发生冲刷 ,从而有利于输沙入海 ,增加入海泥沙通量比率。两个多沙区的来沙增大了下游河道的输沙负载 ,使泥沙容易淤积在河道中 ,从而降低入海泥沙通量比率。以年系列和洪水系列资料 ,建立了一系列表达上述影响的经验统计关系 ,运用这些关系可以解释和预测流域来水来沙及泥沙粒度因子的变化对入海泥沙通量比率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 ,近 30年来黄河入海泥沙通量比率呈减小趋势。由于黄河下游来水量不断减小 ,导致了河床的萎缩和输沙功能的衰退 ,使得输送入海的泥沙占下游来沙的比率减小
引用
收藏
页码:663 / 67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不同来源水沙对黄河入海泥沙通量的影响 [J].
许炯心 .
海洋与湖沼, 2002, (05) :536-545
[2]   论黄河下游河道两次历史性大转折及其意义 [J].
许炯心 .
水利学报, 2001, (07) :1-7
[3]   黄河上中游产水产沙系统与下游河道沉积系统的耦合关系 [J].
许炯心 .
地理学报, 1997, (05) :39-47
[4]   高含沙水流长距离稳定输送条件的分析 [J].
张仁 ;
钱宁 ;
蔡体录 .
泥沙研究, 1982, (03) :1-12
[5]  
黄河下游河道演变基本规律[M]. 黄河水利出版社 , 赵业安等编著, 1998
[6]  
黄河流域环境演变与水沙运行规律研究[M].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叶青超 主编, 1994
[7]  
黄河下游河床演变[M]. 科学出版社 , 钱宁, 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