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 条
渤海海域新生代褶皱作用
被引:8
作者:
陈书平
[1
,2
]
吕丁友
[3
]
汤良杰
[1
,2
]
王应斌
[3
]
孙萌思
[1
,2
]
屈冬萌
[1
,2
]
杨先范
[1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3]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来源:
关键词:
油气圈闭;
拉张褶皱作用;
扭动褶皱作用;
挤压褶皱作用;
重力褶皱作用;
新生代;
渤海海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基于地震资料解释,总结了渤海海域新生代褶皱作用的类型、控制因素及分布。从力学成因上看,渤海海域褶皱作用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即与拉张作用有关的、与扭动作用有关的、与重力滑动诱导的挤压作用有关的和与压实、底辟等重力作用有关的褶皱作用。与拉张和挤压有关的褶皱作用发生在古近纪,分别沿长期活动的控制性断裂和斜坡带分布。与扭动有关的褶皱作用发生在新近纪晚期,主要分布在盆地东部郯庐断裂经过的地方。重力褶皱中的披覆褶皱作用贯穿于整个新生代,分布在凸起上;而盐底辟褶皱作用分布局限,目前仅在盆地南部的莱州湾凹陷有所发现。从目前渤海海域油气勘探实践看,沿断裂带分布的与新近纪晚期扭动褶皱相关的圈闭是有利的储油气构造。
引用
收藏
页码:455 / 461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