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海域新生代褶皱作用

被引:8
作者
陈书平 [1 ,2 ]
吕丁友 [3 ]
汤良杰 [1 ,2 ]
王应斌 [3 ]
孙萌思 [1 ,2 ]
屈冬萌 [1 ,2 ]
杨先范 [1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3]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关键词
油气圈闭; 拉张褶皱作用; 扭动褶皱作用; 挤压褶皱作用; 重力褶皱作用; 新生代; 渤海海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基于地震资料解释,总结了渤海海域新生代褶皱作用的类型、控制因素及分布。从力学成因上看,渤海海域褶皱作用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即与拉张作用有关的、与扭动作用有关的、与重力滑动诱导的挤压作用有关的和与压实、底辟等重力作用有关的褶皱作用。与拉张和挤压有关的褶皱作用发生在古近纪,分别沿长期活动的控制性断裂和斜坡带分布。与扭动有关的褶皱作用发生在新近纪晚期,主要分布在盆地东部郯庐断裂经过的地方。重力褶皱中的披覆褶皱作用贯穿于整个新生代,分布在凸起上;而盐底辟褶皱作用分布局限,目前仅在盆地南部的莱州湾凹陷有所发现。从目前渤海海域油气勘探实践看,沿断裂带分布的与新近纪晚期扭动褶皱相关的圈闭是有利的储油气构造。
引用
收藏
页码:455 / 46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渤海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 [J].
汤良杰 ;
万桂梅 ;
周心怀 ;
金文正 ;
余一欣 .
高校地质学报, 2008, (02) :191-198
[2]   渤海海域莱州湾凹陷KL11-2地区盐构造特征 [J].
余一欣 ;
周心怀 ;
汤良杰 ;
彭文绪 ;
吕丁友 ;
王应斌 .
地质学报, 2008, (06) :731-737
[3]   郯庐走滑断裂带活动特征与油气成藏的关系——以金县地区为例 [J].
邓津辉 ;
周心怀 ;
魏刚 ;
孙书滨 ;
王刚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 (01) :102-106
[4]   渤海海域油气藏特征统计分析 [J].
彭文绪 ;
周心怀 ;
彭刚 ;
王丽君 ;
杨波 .
中国海上油气, 2008, (01) :18-21
[5]   兰聊断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对东濮凹陷构造样式的影响 [J].
漆家福 ;
王德仁 ;
陈书平 ;
赵衍斌 ;
程秀申 ;
解宸 ;
徐政强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4) :451-459
[6]   伸展构造与裂谷盆地成藏区带 [J].
刘和甫 ;
李晓清 ;
刘立群 ;
侯高文 ;
边海军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5) :537-552
[7]   库车前陆褶皱带盐相关构造样式 [J].
汤良杰 ;
贾承造 ;
皮学军 ;
陈书平 ;
王子煜 ;
谢会文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1) :38-46
[8]   郯庐断裂在渤中凹陷的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J].
葛建党 .
海洋石油, 2001, (01) :14-20
[9]   渤海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活动与沉积作用的时空关系 [J].
侯贵廷 ;
钱祥麟 ;
蔡东升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3) :201-206
[10]   渤海湾新生代裂陷盆地的伸展模式及其动力学过程 [J].
漆家福,张一伟,陆克政,杨桥,陈发景 .
石油实验地质 , 1995, (04) :316-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