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海域莱州湾凹陷KL11-2地区盐构造特征

被引:28
作者
余一欣 [1 ]
周心怀 [2 ]
汤良杰 [1 ]
彭文绪 [2 ]
吕丁友 [2 ]
王应斌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海石油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关键词
盐构造; 几何特征; 形成机制; 郯庐断裂带; 莱州湾凹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 [海洋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70704 ; 0709 ;
摘要
本文主要利用最新的钻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对渤海海域莱州湾凹陷盐构造几何形态、形成演化及其控制机理进行分析。莱州湾凹陷沙河街组四段含有较厚的岩盐和膏盐层,并在KL11-2地区发生聚集隆起,形成典型的盐底辟(盐枕)构造。KL11-2地区盐构造外部形态在不同地区发生了明显变化,从南向北,逐渐由过成熟底辟向成熟底辟和盐枕变化,南部的盐构造已进入底辟后演化阶段,而北部的盐构造仍处于盐枕阶段。受盐体塑性流动影响,盐构造周缘还发育有盐撤凹陷和阶状反向断层等盐相关构造。KL11-2地区盐构造的形成主要受伸展作用、重力滑动、浮力、沉积差异负载、基底构造以及郯庐断裂带的走滑作用等因素影响,主控因素为伸展作用背景下的重力滑动作用,但郯庐断裂带的走滑作用对盐体的塑性流动及其最终定位也有重要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731 / 73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库车坳陷西段盐构造形成主控因素 [J].
余一欣 ;
马宝军 ;
汤良杰 ;
杨文静 ;
雷刚林 ;
马玉杰 ;
王鹏万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1) :23-27
[2]   四川盆地东北部前陆褶皱-冲断带盐相关构造 [J].
汤良杰 ;
郭彤楼 ;
余一欣 ;
金文正 ;
李儒峰 ;
周雁 .
地质学报, 2007, (08) :1048-1056
[3]   盐在变形中的作用:库车坳陷与东濮坳陷盐构造对比研究 [J].
陈书平 ;
汤良杰 ;
漆家福 ;
屈东萌 ;
孙萌思 .
地质学报, 2007, (06) :745-754
[4]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盐构造分段差异变形特征 [J].
余一欣 ;
汤良杰 ;
杨文静 ;
彭更新 ;
雷刚林 ;
金文正 ;
万桂梅 ;
马玉杰 .
地质学报, 2007, (02) :166-173
[5]   东濮凹陷沙三段盐岩成因 [J].
苏惠 ;
许化政 ;
张金川 ;
曲丽萍 ;
王萍霞 ;
曾探 ;
李桂霞 ;
乔朝泽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5) :600-605
[6]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基底断裂对盐构造形成的影响 [J].
余一欣 ;
汤良杰 ;
李京昌 ;
杨文静 ;
金文正 ;
彭更新 ;
雷刚林 ;
万桂梅 .
地质学报, 2006, (03) :330-336
[7]   东营凹陷盐-泥构造的样式和成因机制分析 [J].
刘晓峰 ;
解习农 ;
张成 ;
姜涛 .
地学前缘, 2005, (04) :403-409
[8]   川东北地区普光气田成藏模式研究 [J].
蔡立国 ;
饶丹 ;
潘文蕾 ;
张欣国 .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5) :42-47
[9]   受盐层影响的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特征——以库车秋立塔克构造带为例 [J].
余一欣 ;
汤良杰 ;
王清华 ;
杨文静 ;
彭更新 ;
雷刚林 .
石油学报, 2005, (04) :1-4+11
[10]   东营凹陷盐底辟作用与中央隆起带断裂构造成因 [J].
于建国 ;
李三忠 ;
王金铎 ;
王新红 ;
路慎强 .
地质科学, 2005, (01) :5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