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深对流云对CO、NO、NOx和O3的垂直输送作用

被引:10
作者
银燕 [1 ]
曲平 [1 ,2 ]
金莲姬 [1 ]
陈宝君 [3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
[2] 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3]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关键词
生物质燃烧; 垂直输送; 季风; 卷云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5 [云];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2005年11月至2006年2月ACTIVE(Aerosol and Chemical Transport in tropIcal con VEction)外场试验期间在澳大利亚北部达尔文地区取得的CO、O3、NO和NOx飞机探测资料,并结合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结果,分析这几种气体成分在对流卷云砧内外的分布情况,并探讨热带深对流云对于污染气体的垂直输送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在孤立对流云卷云砧中,云砧内部O3、NO、NOx浓度均大于云外;而CO则不同,只有在近地面浓度高时才如此,在近地面浓度较小时,卷云砧内部的浓度反而小于云外。进一步分析造成这两类气体分布差异的原因,发现CO主要借助深对流云将对流层下层以及对流云周围环境中的CO夹卷并动力垂直输送到对流云顶部卷云砧中,而对于O3、NO和NOx来说,除了上述作用以外,还可能与对流云内部其他物理机制(如闪电),造成新的O3、NO和NOx有关,这些新生气体随着风暴内部强烈的上升气流被最终输送进云砧中。
引用
收藏
页码:925 / 93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闪电产生氮氧化物(LNOX)及其输送过程的模式计算 [J].
郭凤霞 ;
言穆弘 ;
张义军 .
高原气象, 2006, (02) :229-235
[2]   受污染的云滴内NOx光化通量的计算 [J].
杨文 .
高原气象, 2003, (03) :281-287
[3]   闪电产生氮氧化物(LNOX)区域特征计算(Ⅱ):LNOX计算结果分析 [J].
杜健 ;
张义军 ;
言穆弘 .
高原气象, 2002, (05) :433-440
[4]   闪电产生氮氧化物(LNO)区域特征计算 (Ⅰ):理论和计算方法 [J].
张义军 ;
言穆弘 ;
杜健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2, (04) :348-353
[5]   三维对流云对大气光化学组分的再分布作用及其化学效应 [J].
李冰 ;
刘小红 ;
洪钟祥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1, (02) :260-268
[6]   深对流云输送对于对流层O3、NOx再分布的作用 [J].
李冰 ;
刘小红 ;
洪钟祥 ;
肖辉 .
气候与环境研究, 1999, (03) :291-296
[7]   大气污染物对流垂直输送作用的探讨 [J].
高会旺 ;
黄美元 ;
余方群 .
环境科学, 1998, (04) :3-6
[8]   Observations of NO2 and O3 during Thunderstorm Activity Using Visible Spectroscopy [J].
D.B.Jadhav ;
A.L.Londhe ;
S.Bose .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1996, (03) :359-374
[9]   澳大利亚森林火灾的管理与火生态的研究 [J].
高瑞平 .
应用生态学报, 1994, (04) :409-414
[10]  
热带云砧卷云微观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D]. 金莲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