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菌细胞膜类脂化合物分析与初步应用——柴达木盆地沉积地层盐度与产甲烷菌分布

被引:11
作者
帅燕华 [1 ]
张水昌 [1 ]
赵文智 [1 ]
苏爱国 [1 ]
黄海平 [2 ]
王汇彤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 生物气; 产甲烷菌; 盐度; 古细菌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生物气是产甲烷菌代谢的产物,其在沉积地层中形成及分布预测一定程度上要依赖产甲烷菌分布规律的研究。目前研究地层中产甲烷菌分布的主要技术方法是地层水中产甲烷菌记数法。考虑产甲烷菌对环境要求苛刻,微小变化均会改变菌群结构,导致测量结果与实际之间偏差明显;另新鲜地层水样系统采集实现起来也是困难重重。这导致该方法实际操作中的不可实现性。而利用沉积物中产甲烷菌特征化合物浓度来反应一定时间阶段内产甲烷菌的分布可以弥补细菌记数法的不足,而且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本文利用该方法系列分析了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两口井中古细菌醇的变化规律,结果可见盐度无论在横向上还是纵向上均控制着产甲烷菌的分布:盐度相对高的沉积凹陷区,浅层(400m以上)产甲烷菌受到明显抑制,随后产甲烷菌活跃性增强,而且持续深度深达2000m;而凹陷边部涩北1号气田区,盐度相对较低,浅层抑制作用稍弱,产甲烷菌主要分布范围在1000m以上,1000m以下则由于埋藏过程中产甲烷菌的持续活动导致有机质大量消耗致使产甲烷菌活动减弱。最后,结合该区沉积古环境和盐度特征,划分出不同深度产气区分布规律。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关于生物气源岩评价标准的讨论——以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生物气为例 [J].
张祥 ;
纪宗兰 ;
杨银山 ;
曾惠兰 ;
李宝山 ;
王永强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05) :465-470
[2]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沉积相与生物气成藏 [J].
党玉琪 ;
张道伟 ;
徐子远 ;
侯泽生 .
古地理学报, 2004, (01) :110-118
[3]   生物气的形成机理及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以柴达木盆地生物气为例 [J].
丁安娜 ;
王明明 ;
李本亮 ;
张道伟 ;
彭秀丽 ;
惠荣耀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3, (05) :402-407
[4]   柴达木盆地生物气成藏条件 [J].
党玉琪 ;
侯泽生 ;
徐子远 ;
张道伟 ;
赵明君 .
新疆石油地质, 2003, (05) :374-378
[5]   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生物气勘探现状及前景分析 [J].
管志强 ;
党玉琪 ;
王金鹏 ;
韩风祥 ;
梅建生 .
中国石油勘探, 2002, (01) :67-73+7
[6]   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生物气的成藏条件及控制因素 [J].
管志强 ;
徐子远 ;
周瑞年 ;
姜桂凤 .
天然气工业, 2001, (06) :1-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