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部贡觉盆地新生代火山岩的K-Ar稀释法年龄

被引:8
作者
李忠雄
陈智梁
李修忠
C.Gizbert
B.C.Burchfiel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2]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3] Department of Earth
[4] Atmospheric
[5] and Planetary Sciences
[6]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7] Cambridge
[8] Massachusetts
[9] USA
[10] USA 湖北武汉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11] 四川成都
[12] 湖北武汉
关键词
K-Ar稀释法; 火山岩; 新生代; 贡觉盆地; 藏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P588.13 [脉岩、浅成岩(次火山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070901 ;
摘要
通过新生代高钾钙碱性中、酸性火山岩的年代学研究来了解青藏高原的隆升特征 ,首次报道了藏东贡觉盆地新生代7个火山岩样品的K -Ar定年结果 .全岩和黑云母的表面年龄均在 4 0 .8~ 4 6 .2Ma间 (平均值为 4 4 .2Ma) .样品中放射成因Ar与K构成了一条相关性良好的、几乎通过原点的线性等时线 ,表明它们有相同的成因和相近的形成时代 ,而且样品中可能既无过剩Ar,也无放射成因Ar的丢失 ,代表着真实的成岩年龄 (始新世中期 ) .火山活动发生在印度 -欧亚板块碰撞(5 0Ma左右 )后形成的构造环境中 ,受陆内水平剪切 -走滑断裂带控制 .结合前人对藏东地区岩浆活动的年代学研究成果 ,表明青藏高原东缘新生代岩浆活动具多期性 .这种多期性可能反映着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的壳 -幔相互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78 / 28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青藏高原东缘古近纪粗碎屑岩沉积学及其构造意义 [J].
周江羽 ;
王江海 ;
An YIN ;
BK HORTON ;
MS SPURLIN .
地质学报, 2003, (02) :262-271+296
[2]   青藏东缘新生代两类高钾岩浆活动的热年代学研究 [J].
王江海 ;
周江羽 ;
张玉泉 ;
解广轰 ;
尹安 ;
T.M.Harrison ;
M.Grove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7) :529-537
[3]   青藏高原的隆升:青藏高原的岩石圈结构和构造地貌 [J].
崔军文 ;
李朋武 ;
李莉 .
地质论评, 2001, (02) :157-163
[4]   藏北可可西里盆地老第三纪沉积物源区分析及其高原隆升意义 [J].
刘志飞 ;
王成善 ;
伊海生 ;
刘顺 .
地球科学, 2001, (01) :1-6
[5]   青海囊谦盆地新生代火山岩的K-Ar年龄 [J].
邓万明 ;
孙宏娟 ;
张玉泉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9, (23) :2554-2558
[6]   青藏高原构造演化及隆升的简要评述 [J].
肖序常 ;
王军 .
地质论评, 1998, (04) :372-381
[7]   西藏羌塘地区第三系火山岩及与羌塘盆地含油性关系的研究 [J].
王方正 ;
赖旭龙 ;
郭铁鹰 ;
王家生 .
地球科学, 1997, (03) :89-94
[8]   青藏高原的隆起过程及其机制探讨 [J].
钟大赉 ;
丁林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289-295
[9]  
青藏高原形成演化与发展.[M].孙鸿烈等 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1998,
[10]  
青藏高原岩石圈结构演化和动力学.[M].潘裕生 编.广东科技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