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离土性”的话语隐喻分析

被引:16
作者
王乐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乡村教育; 离土教育; 话语隐喻; 乡村少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521 [教育改革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研究采用以隐喻为先导的话语动态分析框架,借助"理解和体验"的方式,从生成过程和深层功用两个维度对乡土生活中的话语隐喻进行分析和解读,探究乡村"离土"教育深层次的动因及其之于村落、文化和人的影响。通过"考出去"与"考不出去","读出来"与"读不出来","教出来"与"教不出来"以及"我是农民的儿女"与"我以后不想待在农村"四组话语隐喻的分析,揭示乡村教育已经在以"考""读""教"为工具导向、以"走出去"为城市导向和以"不再做农民"为他者身份导向中变成了离土的教育。因此,乡村教育应该转变为培养乡土文明观的生态教育,使乡村少年理解生存和生命的真正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差序格局”探源 [J].
阎明 .
社会学研究, 2016, 31 (05) :189-214+245
[2]   新式教育的乡村疏离 [J].
徐继存 ;
高盼望 .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6, (01) :8-14
[3]   话语分析的逻辑:谬误与澄清——当前教育研究中话语分析的教育学审视 [J].
刘燕楠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 33 (01) :51-59
[5]   让传统乡村社会成为一个“传说”——从“乡民”到“公民” [J].
党国英 .
同舟共进, 2011, (06) :14-15
[6]   隐喻的元功能和话语分析初探 [J].
朱炜 .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8, (02) :5-9
[7]   批评话语分析的新方法:批评隐喻分析 [J].
纪玉华 ;
陈燕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6) :42-48
[8]   简论教育学理论中的隐喻 [J].
石中英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 (02) :42-48
[9]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莱考夫;约翰逊.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10]  
村落视野下的农村教育.[M].翁乃群; 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