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兴洼陷下第三系沙四上亚段和沙三段岩性油藏形成机制

被引:19
作者
苏永进
蒋有录
廉庆存
宋建勇
石世革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2] 山东胜利职业学院
[3]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纯梁采油厂
关键词
博兴洼陷; 岩性油藏; 成藏条件; 成藏机制; 下第三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博兴洼陷下第三系岩性油藏的形成具有“复式排烃、排聚耦合和四元控藏”的总体特征,而其独特的烃源岩结构和地层压力系统决定了沙四上亚段和沙三段烃源岩在排烃方式、排烃机制以及岩性油藏成藏特点上的不同。沙四上亚段烃源岩有机质富集,地层压力较高,多为微裂缝排烃;其排烃效率高、范围大,油气顺层侧向运移至洼陷南斜坡鼻状构造的储层发育带聚集成藏。而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较分散,地层压力低,多为差异突破压力排烃;其排烃效率低、范围小,只有在有效排烃体内的储集体才可能聚集成藏。断层排烃可以提高其排烃效率和成藏有效性,沙三段岩性油藏主要分布在洼陷中心附近。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浊积砂体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的定量研究 [J].
隋风贵 .
石油学报, 2005, (01) :55-59
[2]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湖相烃源岩的组合特征 [J].
朱光有 ;
金强 ;
张水昌 ;
戴金星 ;
张林晔 ;
李剑 .
地质学报, 2004, (06) :847-847
[3]   断-压双控流体流动与油气幕式快速成藏 [J].
郝芳 ;
邹华耀 ;
方勇 ;
曾治平 .
石油学报, 2004, (06) :38-43+47
[4]   渤中坳陷超压-构造活动联控型流体流动与油气快速成藏 [J].
郝芳 ;
蔡东升 ;
邹华耀 ;
方勇 ;
曾治平 .
地球科学, 2004, (05) :518-524
[5]   东营凹陷湖相盆地类型演化与烃源岩发育 [J].
刘庆 ;
张林晔 ;
沈忠民 ;
孔祥星 ;
李政 .
石油学报, 2004, (04) :42-45
[6]   博兴洼陷油气成因类型及深层勘探潜力 [J].
杨楚鹏 ;
陈建渝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4, (03) :34-36+83
[7]   济阳坳陷古近系烃源岩结构及排烃的非均一性 [J].
陈中红 ;
查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6) :45-47
[8]   博兴洼陷西部沙河街组三段层序地层分析与岩性圈闭预测 [J].
石世革 ;
张宇 .
矿物岩石, 2003, (03) :87-91
[9]   济阳坳陷沙河街组有效烃源岩特征与评价 [J].
王永诗 ;
金强 ;
朱光有 ;
郭长春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3) :53-55
[10]   东营凹陷古近系烃源岩超压特征及分布规律 [J].
邱桂强 ;
凌云 ;
樊洪海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3) :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