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河贯通三门峡的时代

被引:23
作者
蒋复初
傅建利
王书兵
赵志中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关键词
黄河; 三门峡; 古三门湖; 邙山黄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6 [新生代(界)];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黄河的发育是晚新生代东亚构造地貌演化和环境变迁的重大事件。从整体上看,黄河只有贯通晋豫间的三门峡,东流入海,才称得上黄河干流的最终形成。三门峡是研究和探讨黄河形成、演化的关键部位之一。根据古三门湖消亡与邙山晚更新世黄土沉积速率突然增大揭示的重大环境突变事件,黄河大约于150 kaB.P.前后贯通三门峡东流入海,现代黄河水系最终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293 / 30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1]  
中国黄土古地磁学[M]. 地质出版社 , 岳乐平, 1996
[12]  
中国黄土高原第四纪古气候与新构造演化[M]. 地质出版社 , 朱照宇, 1994
[13]  
黄土高原第四纪[M]. 科学出版社 , 孙建中, 1991
[14]  
黄土与环境[M]. 科学出版社 , 刘东生等 著, 1985
[15]   晚新生代黄河上游地貌演化与青藏高原隆起 [J].
李吉均 ;
方小敏 ;
马海洲 ;
朱俊杰 ;
潘保田 ;
陈怀录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316-322
[16]   黄河东段形成时代管见 [J].
薛铎 .
河南地质, 1996, (02) :110-112
[17]   青藏高原隆起与黄河地文期 [J].
袁宝印,王振海 .
第四纪研究, 1995, (04) :353-359
[18]   渭南黄土剖面的年龄测定及十五万年来高分辨时间序列的建立 [J].
刘嘉麒,陈铁梅,聂高众,宋春郁,郭正堂,李坤,高世君,乔玉楼,马志邦 .
第四纪研究, 1994, (03) :193-202
[19]   黄河中游的地貌与地文期问题 [J].
潘保田,李吉均,曹继秀 .
兰州大学学报, 1994, (01) :115-123
[20]   末次冰期以来黄河变迁 [J].
夏东兴 ;
吴桑云 ;
郁彰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3, (02) :8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