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 条
耕型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铜的化学行为及施铜效应 Ⅰ.土壤对铜的吸附和解吸特征
被引:8
作者:
张杨珠
刘学军
肖永兰
黄运湘
周清
袁正平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系
[2]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
来源:
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耕型红壤,红壤性水稻土,铜,吸附,解吸;
D O I:
10.13331/j.cnki.jhau.1999.01.006
中图分类号:
S153.61,S155.42 [];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通过恒温吸附和恒温解吸试验等方法,研究了湖南省广泛分布的几种耕型红壤及其发育的水稻土铜的吸附—解吸特征以及影响土壤对铜吸附的土壤因素.结果表明,供试土壤铜的恒温吸附曲线属于高亲和力的“L”型曲线,可用一元Langmuir吸附方程和Freundlich吸附方程拟合,拟合度均达极显著水平.由一元Langmuir方程求得的最大吸附量(M),吸附-解吸平衡常数(K)和最大缓冲容量(MBC),红壤性水稻土均高于耕型红壤.供试土壤对铜的最大吸附容量与土壤有机质和无定形氧化铁含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红壤旱地改水田后对铜的吸附容量增大主要是由于土壤有机质和无定形铁含量增高所致.供试土壤的吸附态铜可分为可解吸态和难解吸态两种形态,当平衡液铜含量低时,以难解吸态铜为主,当平衡液铜含量升至40mg/mL后,难解吸态铜基本维持在一定水平,此时吸附量的增加主要是易解吸态铜含量的增加.供试土壤的吸铜参数M和K分别与土壤有效铜含量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8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