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考古遗址文化断层研究

被引:8
作者
张芸 [1 ]
朱诚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2]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长江三峡; 考古遗址; 文化断层; 灾变事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878 [遗址];
学科分类号
060107 ;
摘要
长江三峡考古遗址的地理位置、14C测年数据及考古学文化年代、地面高程、文化层的连续性、文化层的埋深和厚度、文化断层的埋深和厚度等统计数据综合分析的结果表明长江三峡地区新石器时代到历史时期考古遗址沉积地层中有5期文化断层:(1)城背溪文化末期到大溪文化初期(7200 ̄6000aBP);(2)大溪文化关庙山类型三期(5800 ̄5500aBP);(3)夏代(4000 ̄3500aBP);(4)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2500 ̄2200aBP);(5)宋代以来(960A.D.以来)。探讨文化断层与灾变事件发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三峡地区史前和历史时期环境演变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43 / 25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长江三峡大宁河流域的沉积环境与古洪水研究 [J].
张芸 ;
朱诚 ;
张强 ;
张之恒 .
中国历史文物, 2004, (02) :83-88
[2]   长江三峡大宁河流域3000年来的沉积环境和风尘堆积 [J].
张芸 ;
朱诚 ;
张强 ;
郑若葵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1, (04) :83-88
[3]   长江三峡大宁河流域3000年来的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 [J].
张芸 ;
朱诚 ;
于世永 .
地理科学, 2001, (03) :267-271
[4]   古洪水研究——挖掘河流大洪水的编年史 [J].
谢悦波 ;
姜洪涛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3) :390-394
[5]   重庆巫山张家湾遗址2000年来的环境考古 [J].
张强 ;
朱诚 ;
姜逢清 ;
刘兴林 ;
郭立新 .
地理学报, 2001, (03) :353-362
[6]   长江流域历史洪水的周期地理学研究 [J].
刘沛林 .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5) :503-508
[7]   长江流域水灾与生态环境变迁的历史地理学思考 [J].
陈国生 ;
杨刚 .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0, (02) :31-36
[9]   长江三峡及江汉平原地区全新世环境考古与异常洪涝灾害研究 [J].
朱诚 ;
于世永 ;
卢春成 .
地理学报, 1997, (03) :78-88
[10]   近二千年中国重大气象灾害气候变化背景初步分析 [J].
陈家其 .
自然灾害学报, 1996, (02) :22-31